郯韶
【注释】 莫:不要。 斫(zhuó):砍。 慈乌:传说中一种小鸟,雌的叫慈母鸟,雄的叫慈鸠鸟。 华:同“花”。这里指桂树开花。 实:实在。 匪:通“非”,不是。 伤:伤害。 【赏析】 此诗是一篇劝诫人们要孝敬父母,不要伤害父母的诗。首句点明主题,不要砍伐桂花树,不要砍伐桂花树,树上有慈乌在反哺;二、三句进一步说明,桂花开花,慈乌有母亲爱护着;四、五句说,砍树的人是伤害自己的心,而不是伤害斧头;六
诗句解析: 1. 鹭鸶鸂鶒总多情,荡漾春江取次行。 - 注释:这里的“鹭鸶”和“鸂鶒”都是水鸟,常在春天迁徙或游动,这里形容它们充满情感。"荡漾"描述江水波动的样子。“取次行”表示随意行走。 - 译文:无论是鹭鸶还是鸂鶒,它们总是充满情感地在春天的江面上游荡。 2. 日日沙头候归雁,为郎搊得小秦筝。 - 注释:这句话中,“沙头”指的是江边的沙滩,是鸟儿等待归来的地方
【注释】 十日春寒早闭门:十天的春天天气寒冷,我早早地关上门窗。 风风雨雨:风声雨声,形容春风雨打的景象。 怕黄昏:因害怕春夜风雨而不敢外出。 小斋:小室。 坐对黄金鸭:坐在小斋内,面对着画上的黄鸭子。 寂寞沉香火自温:孤独寂寞,只有烧着的香火才感到温暖。 译文: 十日春寒早闭门,风风雨雨怕黄昏。 小斋坐对黄金鸭,寂寞沉香火自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闭门读书的情景。在春寒料峭的日子里
春寒时节病头风,惆怅年华逝水同。 世事总如春梦里,雨声浑在杏花中。 注释: 1. 春寒时节病头风:描述春天寒冷的天气让人感觉头部不适,就像有病一样。 2. 惆怅年华逝水同:感叹时光如流水般匆匆逝去,留下无尽的惆怅。 3. 世事总如春梦里:比喻世间万物变化无常,如同梦境一般虚幻。 4. 雨声浑在杏花中:形容雨声与杏花相互融合,形成一幅美妙的画面。 赏析:
杏花帘幕看春雨,深巷无人骑马来。注释:在杏花般的帘幕里看着春雨,深深的小巷中没有骑马的人经过。独有倪宽能识我,黄昏时分穿着木屐踏着青苔来到我家门前。赏析: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淡雅的春日景象。诗人通过杏花帘幕和春雨的对比,展现了春天的静谧与生机。“深巷无人骑 更是突出了春日的宁静与孤独,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的意境之中,感受那份独特的静谧与孤独。后两句则以倪宽自喻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赤阑桥下记停桡,细雨菰蒲响暮潮。 - 赤阑桥:古代的一种桥梁,通常建于水中,以红色栏杆作为装饰。 - 停桡:停止划桨,意味着停下来休息。 - 细雨:小雨的意象,增添了一丝温柔和细腻的感觉。 - 菰蒲:一种水生植物,这里可能指的是湖边或河边的芦苇丛。 - 响暮潮:暮色中的潮水声,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受。 2. 说与行人莫回首,故宫烟柳正萧萧。 - 说与行人
【注释】 1.题秋林高士图:即题画诗。秋林高士,指隐居不仕的高士。2.坡陀(tuó):曲折不平貌。3.石桥流水:指石桥上流过的小溪。4.惊秋色:惊怕秋天的景色。5.落叶声:树叶在风中飘落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以清丽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幽深的山林图,表达了对隐居不仕的高士的敬仰之情。 首句写山路的崎岖不平,但细路却平。这一句用“高士”二字点明主题,为下文描写高士隐逸生活作了铺垫
注释:海宁太守归来日,爱写新图入卧游。 见说甬东风日好,春山如雾隔瀛洲。 题赵仲穆画送郑蒙泉之鄞 海宁太守归来日,爱写新图入卧游。 见说甬东风日好,春山如雾隔瀛洲。 译文:海宁的太守归来的日子,喜欢用新的画图来装饰卧房,就像在卧游一样。听说甬城的风和日丽,春山如薄雾般笼罩着瀛洲。 赏析:此诗首联“海宁太守归来日,爱写新图入卧游”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远行的不舍之情,以及对自己与友人分别后的孤独感
注释:闻夜来过春梦楼赠小芙蓉乐府恨不得从游戏呈二十八字代简玉山主人 金鸭香销月上迟,玉人扶醉写新词。 胜游不记归来夜,春梦楼前倚马时。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前生活的感慨之情。诗人通过描述春梦楼前的景色和与小芙蓉的交往,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
注释:在垂虹桥的口边,我写下了这首次顾仲瑛韵的诗。洞庭湖的西湖水向东流去,我在客中行走已经三天,正赶上江风。每走一步,就看见一群大雁在青天之外飞翔,而每飞过一座山峦,就看见一只只白色的鸥鸟在白浪中嬉戏。 赏析:这首诗是苏轼在元丰七年(1084年)九月十五日从湖州到杭州时所作。诗人在杭州作官期间,曾游览西湖十多次。这组七绝写于任杭州通判时,描写了他乘船游湖所见的景象,表达了他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