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圆悟
晚渡 桥巷低临水,数家深掩门。 路穷生寂寞,人渡更黄昏。 风色占帆席,潮痕认柳根。 岸回林影暝,渔火满沙村。 注释: 1. 桥巷低临水:桥下的小道和巷子靠近水面。 2. 数家深掩门:几户人家的门户紧闭。 3. 路穷生寂寞:走到尽头,感到孤独无伴。 4. 人渡更黄昏:人们过河,天已经变黑了。 5. 风色占帆席:风吹拂着帆篷。 6. 潮痕认柳根:潮水的痕迹留在柳树的根上。 7. 岸回林影暝
赵山神祠 山中虽隐迹,名被世人知。 无策欲干主,有诗还立祠。 水云通别渚,枳槲荫空墀。 多少能吟者,焚香为拂碑。 注释:在山中隐居,尽管名声很大,但是没有办法去接近统治者,只能留下一些诗歌纪念他的功绩。山中的水云和周围的环境相连,枳树和槲树的枝叶覆盖了台阶。很多的文人雅士都会来到这里,他们烧香祭拜,同时用诗文来描绘这座祠堂的景象。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嘉祐的作品《赵山神祠》
【解析】 此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能力。解答时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表达的情感。如“泉与睢阳隔,事闻犹涕零”,意思是:泉水与睢阳相隔很远,但一听说此事,诗人仍然泪流满面。“睢阳”指唐代安史之乱时,守睢阳的张巡、许远等人。“事闻犹涕零”,意思是: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诗人听到后还是泪流满面。“人虽死忠义,祠自活英灵”,意思是:虽然人已经死了,但忠义之气却依然在祠庙中活跃着。“坏砌寒云聚
【解析】 本诗写大帽山的雄姿。 “众山皆弭伏,独让此峰尊”,诗人以群山对大帽山的仰慕之情来写大帽山的高耸入云之气势。 “绝顶时犹雨,中林昼亦昏”,诗人以大帽山的高峻险要来写它挡住了风雨,使得山下的人们只能在雨中行走;而山顶上却晴空万里,阳光灿烂。 “逆风松势偃,触石水声喧”,写在大风中,松树被风吹弯了腰,而石头也发出隆隆的声音,写出大帽山的雄伟壮观。 “定有幽栖者,何因得晤言”
【注释】 山中夜归:指诗人在山中的隐居生活。一鹤:一只仙鹤,比喻隐者。候柴关:守候在柴门口。柴关:古代一种简陋的房屋,用柴草等材料搭建而成。林空境自闲:四周树林空旷寂寥,自己感到十分悠闲。竹房:用竹木建造的房屋。秋后冻:指深秋季节天气寒冷,竹房内很冷。病叟:指身体衰弱的老人。树密疑无路:树林茂密得连一条小路也难以辨认。月明犹在山:月光明亮,照在山上。幽居便所适:住在这里很合适(即“幽居”)
【注释】: 1. 山中四首:指《山中四首》,是李白的一组诗。 2. 其三:这是其中的第三首。 3. 雅怀无所拘:高雅的胸怀没有什么拘束。 4. 偶行度前岗:偶尔步行通过前面的山岗。 5. 长松发佳色:长长的松树焕发出美丽的色泽。 6. 澄潭閟幽光:清澈的水潭隐藏着幽暗的光芒。 7. 我亦何幸:我也有幸能够在这里游玩。 8. 兹游那可忘:这次的游玩怎么能忘记呢? 【赏析】:
注释: 因赴山中约,归途带暝痕。因为去山里约会,所以回家的路途上天色已经变黑了。 禽声沉众树,人影背孤村。鸟儿的叫声回荡在众多树木之间,身影孤独地背对着孤寂的村庄。 雾起寒城里,江流古岸根。雾气升起在寒冷的城中,江水流淌在古老的河岸边。 行吟多得句,知欲与谁论。行走吟咏间常常得到好的句子,知道想要和谁讨论吗? 赏析: 首联“因赴山中约,归途带暝痕”是说作者应朋友之邀,前往山中相聚。由于天色已晚
这首诗是诗人重游清源洞后所写,表达了他对清源洞美景的欣赏和怀念之情。 “重游清源洞”一句直接点明了主题,表明这是诗人再次来到此地的情景。这里的“重游”既指时间上的重新经历,也暗示了诗人对这个地方深深的留恋之情。 “藤萝长碧阴”一句,描绘了清源洞内部的环境。藤萝生长茂盛,使得整个洞口都被绿色所覆盖,形成了一片碧绿的阴翳,给人一种清凉、宁静的感觉。 “缅思仙去后,长有客来吟”两句
游静真观 古观门幽寂,来游亦夙缘。 林堪巢老鹤,坛可礼真仙。 秋晚寒生屋,雨深苔印砖。 旧藏多御赐,应识尚留传。 注释: - 古观门幽寂:古老的观门十分幽静。 - 来游亦夙缘:来到这里游玩也是命中注定的缘分。 - 林堪巢老鹤:树林中可以栖息老鹤的地方。 - 坛可礼真仙:坛地可以祭拜真正的仙人。 - 秋晚寒生屋:秋天晚上寒气袭来使房屋也感到寒冷。 - 雨深苔印砖:雨水下得很深,让苔藓印在了砖上。
小立 小立当清晓,一筇吟影孤。 兰香和雾湿,竹老带藤枯。 野水流将合,春山淡欲无。 雨晴犹未卜,劳尔鹁鸠呼。 注释: ①小立:形容站立的样子,显得微小。 ②筇(qióng):竹杖。 ③吟影孤:指诗人的身影在清晨的微光中显得孤独。 ④兰香:指兰花的香气。 ⑤雾湿:指空气中的雾气使兰花的香气变得湿润。 ⑥竹老:指竹子因年代久远而变得苍老。 ⑦带藤枯:指竹子周围长满了藤蔓。 ⑧流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