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守珣
《颂古四十首其二十三》是宋朝释守珣的作品,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解读: - “三种佳名一个过”:这里的“三种佳名一个过”可能是在比喻某种情况或经历的复杂多变。三种不同的选择和机会,但最终只剩下其中一种被接受或实现。这可能暗示着在人生或职业中,尽管有多种可能性,但只有一种能够带来真正的成功或满足。 - “邀君把手上高坡”:这里的“邀君把手上高坡”似乎是在邀请某人共同攀登或参与某个重要的
注释翻译: 青青的庭柏指向西方,赵老的风范八字打开。 岁寒时节枝叶深深藏着情意,是谁把那灵根栽在这块地?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全诗以“青青庭柏”为线索,赞美了庭院中柏树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诗人通过描绘庭柏的形象,表达了对赵老的崇敬之情。 首句“青青庭柏指西来”,描述了庭院里柏树的生长方向,暗示了它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次句“赵老门风八字开”,赞美了赵家的家族精神和文化传承
《颂古四十首 其十一》是一首表达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诗歌。以下是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诗句原文: 倚灶为灵自不灵,灵踪断处一堆尘。 野老不来敲祭鼓,打正因邪别是春。 2. 译文解释: - 倚灶为灵自不灵:诗人通过比喻,表达了一种自我认知和自我怀疑的状态,认为无论多么灵验的信仰或做法,最终都归于虚无。 - 灵踪断处一堆尘:这里用“一堆尘”来描绘那些无法持续或持久的事物
诗句原文: 不是风兮不是幡,几人北斗面南看。 祖师直下无窼臼,眼绽皮穿较不难。 译文注释: - “不是风兮不是幡”:此句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纷扰的心境,意味着并非追求表面的风花雪月,而是寻找内在的真实和平静。 - “祖师端”:指的是一位高深的师父或者导师,强调了向其学习的重要性。 - “‘直下’”:表示直接、深入地理解或修行。 - “‘窼臼’:指禅宗中的一种修习方法。 - “‘眼绽皮穿’”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诗,其内容主要表达了一种对公平正义的渴望和对不公现象的不满。下面是逐句的释义: 1. 要得狸奴觌面酬,浑如钳口锁咽喉 - 这句的意思是“要求得到公正的回报,却如同被钳住嘴巴一样不能表达”。这里的“狸奴”指的是狡猾的人或事物,“酬”是报答、回报的意思。整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公正回报的期望,但又感觉像被钳住了嘴巴,无法表达出来。 2. 一刀两段从公断,直得悲风动地愁 -
【注释】 ①颂古四十首: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组七言绝句,共二十首,每首都咏物抒怀。②贪看天月:意思是说看到天上月亮就忘记了手中划船的桡(即桨)。③归计:回家的计划。④石臼山:在今安徽当涂县东南,长江中流北岸。⑤觌面:面对面。⑥光辉日:指太阳光灿烂。⑦拍手笑吾曹:拍手笑我自己。“吾曹”是自我的谦称。 【译文】 贪看天上明月,忘了手中的船桨。石臼山下的路,回家的计划变得遥远。太阳照得正明亮
【注释】老倒:形容人老。丹霞:指红砂岩。烧木佛:即烧木佛,用木头雕刻成佛像供奉。院主:寺院主持。眉须:指胡须。刚突出:刚露出来。罪过:罪恶。从来:自古以来。作底当:为什么。谁道:谁说。千虚:指佛教所说的空无、不实在的东西。博实:指佛教所说的真实。 【赏析】这首诗写一个僧人的形象,表现了他对佛家的空无、不实在的东西的否定。首句以夸张的手法描写僧人形象,第二句写他的年龄和相貌,第三句写他的思想行为
【注释】 近日尊位复如何,日面月面哩来啰。 日:太阳。面:指太阳的侧面。哩来啰:指太阳和月亮一起出现。 自从舞得三台后,拍拍元来总是歌。 三台:星座名,即天鹰座。元来:原来。 【赏析】 《颂古四十二首》是唐代诗人贯休的组诗作品。此诗是其中的一首,写诗人对当时朝廷的不满以及自己的处境。 前两句以问句出之。诗人自视清高,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所以对于皇帝的恩宠,他并不感到荣耀
【注释】 犀牛:犀角。 扇子:指画扇。 清机:指画的笔法。 长川:指长河。 赏析: 此诗是一首题画诗,写一幅扇面上的山水画。诗中以犀牛的角为喻,赞美画家精湛的技艺。诗人通过描写犀牛扇子的制作过程和画面上的山川景色,表达了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和敬仰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野鸭群飞势莫留,瞥然一过已高秋。 译文:野鸭成群结队地飞翔,它们的力量无法留住,只是一闪而过而已,已经高过了秋天。 注释:野鸭、群飞、短绠、毋劳。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野鸭的飞行,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和生活的感慨。野鸭群飞,象征着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而它们的力量无法留住,则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诗人用“瞥然一过”来描绘野鸭的飞行,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易逝。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