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昙贲
截断从教来衮衮,随风未必去滔滔。 青山长锁欲飞势,沧海合知来处高。 注释: - 截断从教来衮衮:意指事情被强制截断,就像从教中来的东西一样,虽然被截断,但仍有其连续不断的形态。 - 随风未必去滔滔:意味着事物随波逐流,可能暂时消失,但并非完全离去。 - 青山长锁欲飞势:描绘了青山的永恒和坚韧,它仿佛有意地束缚着要飞升之势。 - 沧海合知来处高:表达了对大海深邃、辽阔的认知
注释:我未曾能确定出定盘星的位置,有多少行家对此都感到不满和不平。等到我找到了权衡地的支点后,才能明白斤两之间的差别和界限。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寓言诗。诗人通过比喻,讽刺了那些自高自大,自以为是的人。他们总是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真理,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然而,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真正了解事物的真相。所以,诗人告诫人们,不要过于自信,要勇于实践,这样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
【注释】 竿头:即“竿上”,比喻极高之处。崖头:即“崖畔”,指悬崖峭壁之边。廉纤:形容细雨。机:机括(机轮的齿数)。八角磨盘:即“八卦磨盘”(或称“八棱磨盘”)。全机露:指磨盘上的齿轮全部显露出来。空里飞:指磨盘内转动,发出的声音。 这首诗是说作者在高处撒手,在低处寻找路归,最后在磨盘中留下声音。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句写登高远眺,第二句写寻路归家。第三、四句写在磨坊中留下的声响
【注解】: 日暖风和:天气晴朗暖和。 华华草草:花草丛生。 露全机:露珠沾满花草。 荼蘼:即“酴醿”,一种花卉,初夏盛开。 香风起:一阵香气四溢的春风拂过。 游蜂:采蜜的蜜蜂。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荼蘼花开时的情景。 首句“日暖风和景更奇”描绘出了一幅春天温暖的景象,阳光明媚,和风轻拂,景色更是奇异迷人。这里的“日暖”、“风和”都是对春天气候的描述。 次句“华华草草露全机”
注释:六月上弦日,八月中秋夜。人们平常不说话,水平如镜不流动。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人”、“水”为喻,通过描绘人与人、人和水的关系来表达对人的赞美和对社会的讽刺,寓意丰富,富有哲理。 诗中“人”指的是社会大众,而“水”则代表了社会环境。诗人用“六月上弦日,八月中秋夜”来形容社会环境,暗示着在这个时间段里,人们应该保持沉默,不要随意发表言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纷争
一见便见,八角磨盘空里转。 一得永得,辰锦朱砂如墨黑。 秋风吹渭水,已落云门三句里。 落叶满长安,几个而今被眼瞒。 注释: 1. “一见便见”:一旦见到,立刻理解。 2. “八角磨盘空里转”:如同八角形的磨盘在空间中旋转。 3. “一得永得”:一旦得到,永远拥有。 4. “辰锦朱砂如墨黑”:红色的辰锦和黑色的朱砂混合在一起,就像墨汁一样黑。 5. “秋风吹渭水”:秋天的风轻轻地吹过渭水。 6.
【注释】 闹篮:指花篮。抽头,即抽丝,比喻事物的发展变化。退鼓:指退兵时擂的战鼓。乳峰:指山峰如乳汁般白嫩柔美,这里比喻女子的眼睛。莫把:不要。千丈雪:形容眼睛像千丈山一样洁白。双眸:两个眼睛,这里泛指眼睛。眸:眼珠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情诗,描写了作者对所爱之人的深情厚意。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外在表现描绘得淋漓尽致,令人读之动容。 首句“闹篮方喜得抽头”,以“闹篮”为喻
注释:双手捧着,却不知该放下何处,空荡荡的站着,更增添了许多疑惑和猜忌。 根尘识界无寻处,多谢春风烂漫开。 译文:双手捧着的东西,却不知该放下何处,空荡荡的站着,更增添了许多疑惑和猜忌。感谢春天的到来,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繁华与美好。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面对困境时,内心的挣扎和困惑。他双手捧着的东西,本应是解决问题的工具,但却不知何去何从,只能空荡荡地站在那里。这种无助和困惑
诗句释义与译文: 浓将红粉傅了面,满把真珠盖却头。 不识佳人真面目,空教人唱小凉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精心化妆的场景。首句“浓将红粉傅了面”,用“浓”字表现妆容的浓厚,而“红粉”则指代了女子脸上的妆容,即“涂脂抹粉”。接下来的“满把真珠盖却头”,以“真珠”形容头饰的华丽,“满把”则强调头饰之多,整个头饰仿佛是珍珠堆积而成,用以覆盖头部。这两个句子通过“浓”和“真珠”
颂古四首 其三 带雪含霜半倚篱,横斜影里露仙姿。 前村昨夜春来了,竹屋老僧犹未知。 注释:在雪花和寒霜的笼罩下,竹子半边靠在篱笆上,斜斜的影子里透露出仙女般的风采。昨晚村里传来春天到来的消息,可是那竹屋里的老和尚竟然浑然不知。 译文:在雪花和寒霜的笼罩下,竹子半边靠在篱笆上,斜斜的影子里透露出仙女般的风采。昨晚村里传来春天到来的消息,可是那竹屋里的老和尚竟然浑然不知。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