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延寿
山居诗 其三十一 有山有水更何忧,知足能令万事休。 大道不从心外得,浮荣须向世闲求。 冲开烟缕飞黄鸟,点破潭心瀁白鸥。 好景尽归余掌握,岂劳艰险访瀛洲。 【注释】 1. 山居诗:诗人以山水为题材的诗歌。 2. 有山有水更何忧:拥有山水,还有什么可忧的呢? 3. 知足能令万事休:知足常乐,一切烦恼都可以放下。 4. 大道不从心外得:真正的大道不是从内心之外寻找得到的。 5. 浮荣:虚名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遁逸从来格自高,莫将泰岳比秋毫。 - “遁逸”意为隐居或逃离尘世的纷扰。“从来”通常表示一直以来或始终如一。“格”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品格或标准。“自高”指的是自视甚高或者有很高的要求。“莫将泰岳比秋毫”意指不应该用泰山来比拟微小的事物,泰山是极高的自然象征,这里用来比喻自己的高尚志向和追求。 2. 冷烟寒月真吾侣,瘦竹苍松是我曹。 -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山居诗 其三十二 - 注释:此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理解与感慨。 - 译文:万事从来祇自招,安危由己路非遥。 - “万事从来祇自招”意为世间的一切变化和结果都是自己造成的。 - “安危由己路非遥”意指自己的道路和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不遥远。 - 赏析:诗人通过“万事从来祇自招”这一表述,强调了个人行为的直接影响和责任,认为一切成败得失都应归于自身
【注释】 任运:顺其自然。腾腾:飘荡的样子。无所依:没有固定的依靠。怡怡:安闲自适的样子。疏林:稀疏的树林。密意:秘密之意。夜月知:夜间月光知道(指有情人)。骤雨:急雨。苔路滑:长满青苔的路滑。拨云行处:拨开云雾行走的地方。石桥危:石桥险要。尘沙劫尽清风在,何假虚名上古碑:尘埃被清除干净,只有清风存在,何必追求虚名和古碑上的文字呢? 【赏析】 此诗是作者退归山居后的一首写景抒情之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贾岛(779年—843年),字阆仙,范阳(今北京西南)人,一作幽州(今河北涿县)。早年出家为僧,后因中进士,复还俗。元和十年(815年),任长江主簿。宝历中(825年—827年),为国子助教,并曾为国子博士,世称“贾岛”。长于五言古诗。其诗精练含蓄,自成一家。风格清雅俊冷,以僻涩著称。有《长江集》等传世。 全诗如下: 万象从来一径通,但缘分别便西东。 遗簪祇为情难尽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表达技巧以及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浏览全诗,明确所要分析的内容。此首诗为山居之二十八,前二句写景,后六句抒情。 “山居诗 其二十八”是第一句,直接点明题意,表明作者在写作此诗时是在山上的居室之中
《山居诗 其二十五》是明朝屈士煌的作品。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山居诗其二十五 巨侵层峦本自平,只缘人世强分明。 五侯门外悲观意,长乐坡头去住情。 学道不如忘有念,修身争是了无生。 三祗功业犹难及,谁信尘劳直下明。 译文注释: 巨山层层叠起,原本平坦,只是因为世俗的人过于追求分明。在五侯门之外,我看到了人们的悲观情绪,而在长乐坡头,我感受到了人们居住的喜怒哀乐。学道不如忘记所有的欲望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首先,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 山居诗 其二十六 雾锁烟霾宴寂堂,含虚凝绿水云乡。 搜玄偈里真风远,招隐诗中野思长。 真柏最宜堆厚雪,危花终怯下轻霜。 滔滔一点无依处,举足方知尽道场。 解析与注释 1. 雾锁烟霾宴寂堂,含虚凝绿水云乡:雾气弥漫如同烟雾笼罩,使得宴席寂静无声
【注释】 山居诗 其二十四: 危岭:高峻的山峰。 如登百尺楼:比喻高入云霄。 千般异景:各种不同的景象。 浮生:虚度的人生,指世俗生活。 忙时:忙碌的时候,指人世间的名利场。 休:停止,罢休。 道直:指修行得正道。 容:容纳。 鬼怪:迷信认为能作祟害人的恶鬼。 魔愁:指一切烦恼、忧愁。 空门:佛教用语,指佛家之门。 无知己:没有知音。 松萝:松和萝两种植物。 俦:同类,同伴。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结合具体诗歌内容分析。 “山居诗 其二十九”:是唐代诗人王维所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写诗人隐居山中的生活情趣。 第一句“幽栖岂可事徒然”,意思是说,隐居山林难道只是空自闲适吗?第二句“昼讽莲经夜坐禅”,意思是说,白天读佛经,晚上打坐参禅,这是为了修心养性。第三句“吟里有声皆实相”,意思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