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贺
【注释】 岑:山。 望:望远,眺望。即:就,立即。 高斋:指高高的茅堂。何日去:什么时候离开。 腊(là):指农历十二月。 迩来:近来;近日。相忆处:怀念的人或物所在的地方。枕上:枕头上。苦吟休:不要苦思苦想,歇一会儿吧。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深冬季节的所见所感。首句“灌木藏岑色”,写冬日的岑岭被灌木覆盖着,一片萧索,这既是写眼前景,也是抒胸中情,为全诗定下了悲凉的基调
【注释】 1. 相过值早凉:我与你相遇时正值早晨凉爽的时候。 2. 松帚扫山床:像一把松枝的扫帚扫除了山中的石床。 3. 坐石泉痕黑:坐在石头上的泉水留下了黑色的水渍。 4. 登城藓色黄:登上城墙看到的是一片黄色的苔藓。 5. 逆风沈寺磬:当风吹拂时,寺庙里的钟声低沉地回荡。 6. 初日晒邻桑:在初升的太阳下,邻家种在屋旁的桑树被阳光照射着。 7. 几处逢僧说:在四处都遇到了僧人。 8.
【注释】 城中秋作:在京城秋日所作。 已落关东叶,空悬浙右心:已经飘落于关东的树叶,悬挂在浙江右面的心中。 寒灯随故病,伏雨接秋霖:寒灯随着旧病相依相伴;伏雨接秋霖,连绵不断的秋雨。 客话曾谁和,虫声少我吟:客人的话语没有谁能理解,我的鸣虫之声很少有人和我吟哦。 蒹葭半波水,夜夜宿边禽:芦苇丛中的水面上,水鸟栖息的地方。 【赏析】 此为羁旅思乡诗。首句写景,以“已落”之“叶”,见秋风之劲烈
寄姚合郎中 转刺名山郡,连年别省曹。 分题得客少,著价买书高。 晚柳蝉和角,寒城烛照涛。 鄱溪卧疾久,未获后乘骚。 注释与赏析: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周贺的作品,通过描述自己的生活境遇与情感体验,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 转刺名山郡:指周贺被任命为名山郡的县令,这反映了他的官职转变以及新的职责。 - 连年别省曹:连续多年离开朝廷的官僚机构,暗示了官场上的忙碌与变迁。 - 分题得客少
【注释】 玉芝观:即玉京观。王道士:指王真,字元之,号真庵,唐天宝(742—756)中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集贤殿学士,后因事被贬为玉芝观道士。杉萝(shan luo):松树和萝藂的合称。“四面”:四周,四周都是。“画老仙”:指道士像。“蠹根”:蛀虫所蚀的木头,这里借喻人的头发。“雪水”:指积雪的泉水。“曲角”:曲折的角落。“瑟韵”:瑟上的声音韵调。“坐”:停留。 【赏析】
赠李主簿 税时兼主印,每日得闲稀。 对酒妨料吏,为官亦典衣。 案迟吟坐待,宅近步行归。 见说论诗道,应愁判是非。 注释: 1. 税时兼主印:在税务的时候,同时兼任着印章的职务。2. 每日得闲稀:每天空闲的时间很少。3. 对酒妨料吏:喝酒妨碍了处理公务。4. 为官亦典衣:做官也常常典当衣物。5. 案迟吟坐待:等案子处理完毕,才能坐下来吟诗作赋。6. 宅近步行归:因为住宅离衙门很近,所以步行回去
【注释】 休粮:指不食五谷杂粮,吃斋饭。 一斋:即一日斋戒。 更休粮:即更不食斋饭。 养力:修养身体。 行道:做善事。 闻钟不上堂:听见钟声不入内。 惟留温药火:只保留着炉火。 未写化金方:没有写下炼金的方子。 旧有山厨在:过去有座山林茅舍。 从僧请作房:请求和尚给安排一间房子。 【赏析】 此诗是一首自劝诫诗。诗人以“一斋难过日”起首,表明自己一日斋戒之难;接着说明斋戒之不易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作者的思想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把握诗意。注意要结合诗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赏析。 “再过王辂原居纳凉”,王辂是唐代诗人,其诗“炎蒸地欲裂”等句,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夏日的暑热。“纳凉”即乘凉避暑。这句说:再次经过王辂的居所,在这里乘凉。 “夏天多忆此,早晚得秋分。”意思是
【注释】 1. 省己:僧人。 2. 归太原:回故乡。太原在今山西、河北交界处。 3. 边漏:古代边防报警用的水漏,这里指报时。 4. 窗灯:室内的灯火。落烬重:指灯光熄灭,又重新燃起。 5. 寒僧:指僧人,因天冷而返回寺庙。 6. 夕雪:傍晚的雪。穷冬:冬季最寒冷的时候。 7. 出定:打坐修定。残角:指佛教中的晨钟,也用来象征时间。休兵:停止战争。坏锋:指兵器的锋刃被磨钝了,比喻战事已平。 8.
【注释】 同朱庆馀宿翊西上人房:与朱庆馀一同住宿在翊西上人的房间里。翊西上人是唐僖宗时为僧,号上人(即上座),曾于兴善寺中结庵居住。诗题一作《宿上人房》。 溪僧还共谒,相与坐寒天:溪边的僧人一起拜见上人,我们坐在一起度过寒冷的夜晚。 屋雪凌高烛,山茶称远泉:屋中的积雪覆盖了高高的蜡烛,山里的茶花映衬着远处泉水的清辉。 夜清更彻寺,空阔雁冲烟:夜深时寺庙更加寂静,空旷的天际上飞过大雁。 莫怪多时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