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贺
【注释】甄山:即南溪山。 【赏析】这是一首写山居生活的诗,诗人在山中闲居半年之后归来,故地重游,触景生情,写下此诗。首联是说自己从两河(今河南、山东)作客归来,与友人分离已经半年了。颔联写自己回到山中,看到朋友白天在山间小院午睡,自己只好在山顶上投宿。颈联写自己在山下小院里,点上孤灯照看泉水。尾联说自己什么时候才能把世俗的烦扰都抛开,就和老友一起住在山中小溪旁。此诗以“宿”字为题
解析: 1. 首句“暮冬长安旅舍”中的“暮冬”指的是冬天,而“长安”是古时候的都城,即今天的西安。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在冬季的长安旅舍中的情景,可能是由于季节的变化和地理位置的原因,诗人感到有些孤独或思念家乡的情感。 2. “湖外谁相识”中的“湖外”可能指的是旅舍所在的地区,或者是诗人心中的某个地方。这句诗表明诗人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下,没有找到可以交流的朋友。 3.
赠胡僧 瘦形无血色,草履着行穿。 闲话似持咒,不眠同坐禅。 背经来汉地,袒膊过冬天。 情性人难会,游方应信缘。 注释: 1. 瘦形无血色:形容僧人的身体非常瘦弱,没有血色。 2. 草履着行穿:穿着草鞋行走。 3. 闲话似持咒:用话语来消除烦恼。 4. 不眠同坐禅:一起打坐修行,不睡觉。 5. 背经来汉地:背着经书来到汉朝。 6. 袒膊过冬天:裸露上身度过冬天。 7. 情性人难会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局部的含义,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本题要求考生“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一道考核诗歌内容理解的试题,难度较大,答题时要注意仔细阅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情感的词或者句。 (1) “归思缘平泽,幽斋夜话迟”
【注释】 出关:走出山海关。贾岛(779-843年),字阆仙,范阳(今北京大兴)人,唐代诗人。青门:即青楼,泛指京城。伊流:水流声。岳响:山峰回响。招隐:隐居避世。何当:什么时候能。 【赏析】 这首诗是贾岛的一首寄友人的诗,写于他出关后寄给友人贾浪仙(贾岛号)时。 “旧乡无子孙,谁共老青门。”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故乡中没有后代的人,谁来和我一起在古老的城门旁度过晚年呢?”这是全诗的关键所在
注释: 山水叠层层,吾兄涉又登。 —— 山水重叠、层峦叠嶂,我哥哥又登上了山巅。 挂帆春背雁,寻磬夜逢僧。 —— 在春风送暖之际,我挥动着船帆,仿佛背上了飞翔的大雁;在深夜中,我敲着木鱼,仿佛遇到了僧人。 雪溜悬衡岳,江云盖秣陵。 —— 雪花飘飘,挂在衡山的悬崖边;江上的云彩,遮住了秣陵的城墙。 评文永不忘,此说是中兴。 —— 我永远忘不了对文章的评价,这评价正是国家中兴之时。 赏析:
【注释】 南行随越僧:跟随南方的僧人。 别业几池菱:在别业上种植几株菱角。 两鬓已垂白:指自己已经年老。 五湖归挂罾(zēng):回到故乡后,在五湖中撒网捕鱼。 寒苇露船灯:在寒夜中,船上点起灯火。 去此应无事:从这里回去应该没有什么事。 却来知不能:然而我却不能回去。 【译文】 你跟随南行的僧人,离开自己的家园,在几池菱花旁边结庐而居。 你的两鬓已经斑白,你打算回到家乡
注释: 1. 相次寻举客寄住人:寻找并邀请那些被征召的士人来住宿。相次,寻找;寻,邀请;举客,指被征召的人。 2. 停桡因旧识,白发向波涛:停船时遇到了老朋友,发现他们已满头白发,正在面对汹涌的大海。 3. 以我往来倦,知君耕稼劳:因为我自己奔波劳碌,所以知道您的辛勤耕作是多么辛苦。 4. 渚田临舍尽,坂路出檐高:周围的稻田已经靠近住所,山坡上的小路从房屋上穿过。 5. 游者还南去,终期伴尔曹
【注】1. 康绍:作者的朋友,名不详。2. 南朝:指南朝陈国(都建业),即现在的江苏南京。 送康绍 南秋色满地,君去意如何?帝业空城在,民田坏冢多。月圆台独上,栗绽寺频过。篱下西江阔,相思见白波。 注释 1. 南:指江南。 2、君:对朋友的尊称。3、“如何”:表示询问,可译为:“你打算去哪里呢?”4、“民田坏冢”:意为老百姓的田地被毁坏了,坟墓也被挖开,可译为:“农民的田地都被破坏了
酬吴之问见赠 已当鸣雁夜,多事不同居。 故疾离城晚,秋霖见月疏。 趁风开静户,带叶卷残书。 荡桨期南去,荒园久废锄。 注释: 1. 鸣雁夜:指秋天的夜晚,因为大雁会鸣叫。 2. 多事不同居:意为生活琐事繁多,无法与对方一起居住。 3. 故疾离城晚:表示疾病迫使自己离开城市的晚。 4. 秋霖见月疏:秋雨连月,月光稀疏。 5. 趁风开静户:利用风吹开门。 6. 带叶卷残书:用树叶包裹着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