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道行
【注释】 白云山:即白云观。出复山没:出,出现;复,又。出而复入,形容白云观的云烟缭绕不断。寒涧日:冷涧中阳光。西还:夕阳。东:太阳落山的方向。长老不归:长老,指道人或道士。予:我。又去:又走。萝月:萝蔓上的月亮,这里借指松树。松风:松林中的风声。松风、萝月:均指自然景致。 【译文】 白云山高耸入云霄又低下来,在寒冷的山谷中夕阳升起又落下。 道长离去我不辞而别,只留下那松树萝影和风声。 【赏析】
注释: 1. 溪声广长舌:溪水的声音像是在不停地说话。 2. 山色清净身:山的景色清新宁静,让人感到身心放松。 3. 八万四千偈:佛教中有一种说法,认为一个人可以背诵八万四千部经文,每部经文中都有一首偈语(即短诗)。 4. 明明举似人:意思是说,这些偈语都是非常清晰明了地表达了佛法的道理。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的领悟和理解。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美好景象
【注释】 偈诗:这是一首十首偈诗中的第五首。偈,佛教用语,即佛语、佛典的简称。偈文,即佛经中的短文或韵文。“偈”字在这里作动词使用,指念诵佛经。 一不成,二不是。三不定,四不可。拗折弓箭,踏翻射垛。 【译文】 第一句,“一不成”,意为第一句不能成诵。“二不是”,意为第二句也不能成诵。“三不定”,“不定”指不定性、不确定性。三句诗连在一起,意思是第三句和第四句都不能成诵。“拗折弓箭”
门塔子,八白与九紫。 方道既分明,免被巡官使。 【注释】 1. 门塔子:指门前的石塔或佛像,常被用作镇宅或祈福的象征。 2. 八白与九紫:指颜色中的白色和紫色,这里可能寓意吉祥的颜色或事物。 3. 方道:指明确的路或道理。 4. 巡官:指巡视或检查的官员。 5.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门前的石塔子,象征吉祥和平安。通过颜色的象征意义来传达对生活的期许和祝福。诗中还提到“方道”
【注释】 从上宗门事,直是少时辈:从师学习宗派教义,完全是年轻时的弟子。 兔子不吃窼边草,象王走入野狐队:像老虎那样凶猛的老虎,却进入狐狸的窝里。比喻人没有自知之明,反而去学别人所不屑学的坏习气。 若是少林禅,达磨自不会:如果真是学习少林寺禅宗的话,达摩祖师就不会来到中国传授禅宗了。 为甚如此,苦瓠苦连根,甜菰甜彻蒂:为什么这样呢,苦瓠(hùn)的果肉苦到根上(比喻坏到了骨子里)
【注释】 偈(jié):佛教语,指佛经中的偈文。 差:差错。 答答:应答的样子。 去来:指说话或行动。 龟毛兔角:比喻言行不符。 【赏析】 这首诗是说,问问题和回答问题都对的,但回答者说话和行为不一致,像龟毛和兔角一样,言行不统一。诗人用此诗批评某些人言行不一,表里不一的丑恶行径。 “问问不差,答答不错”:问问题和回答问题都不差,但回答者的回答与实际行为却不一致。 “问答去来,龟毛兔角”
【注释】 紫罗:紫色的罗,这里指妇女的头巾。绣腰裙:用刺绣装饰的衣裙。宛胜:好像胜过。凤楼春:凤凰楼上春天的气息。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女子美貌与才艺的小诗。首句描绘了女子头戴紫色头巾、身穿绣有花鸟的衣裙,其貌美如天仙;颔联写她吹奏玉笛时,声音婉转悠扬,宛如天上的凤声。颈联说女子虽然吹得美妙动听,但人们却看不见她的真容,因为她把玉笛插在耳中。尾联写夜深人静之时,女子在凤楼上吹起优美的音乐
注释:既然不进入三界现身意,谁说维摩诘谈论不二法门。山中白天长而鸟儿寂静无声,春光不在千花之中。 赏析:这是一首题咏维摩诘的七言绝句,是颂古组诗中的第二首。诗人以维摩诘自比,认为“不于三界现身意”就是自己“不于三界现身意”的表现,即不执着世俗,不为世俗所动,不为世间一切所累;“谁谓维摩谈不二”。维摩诘是古印度的一位高僧,他以“我说法如筏,度尽未度者”为座右铭,主张“诸法皆空”
注释: 金乌:指太阳。玉兔:指月亮。 衲僧:禅宗僧人。祖师关:禅宗中修行的关口。五祖:指慧能大师,为禅宗五祖之一。 把火入牛栏:比喻将火引入牛栏,意喻点燃心中之火,达到修行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禅诗,通过描绘太阳和月亮的运行,来比喻禅宗中的修行过程。首句“金乌急”指的是太阳在天空急速移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修行的过程;“玉兔速”指的是月亮也在天空急速移动,象征着内心的平静和修行的过程
【注释】偈:诗的别名。此指佛经中的偈颂。依经:按照佛教经典的原义解释。三世:佛教指过去、现在、未来,即前世(前世)、现世(此生)和来世。 【赏析】这首诗是说,佛经中的某些词句往往被人们误读或曲解,以致产生误解。如“依”,如果按照佛经的原始含义理解,就是“依照”的意思;但如果脱离了原文的含义,就会产生“依”就是“依靠”等错误理解。同样的道理,对于佛经中的某些词语,如果不按照其原义去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