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赞宁
【注释】 1. 独坐闲吟:独自坐在书房里悠闲地吟诵。 2. 野思清:指在野外散步时,思绪清晰。 3. 秋庭萧索:秋天的庭院萧条冷落。 4. 暮烟轻:傍晚时飘来的烟雾轻轻飘动。 5. 孤灯欲灺月未上:一盏孤灯快要燃尽,月亮还没有升起。 6. 万籁寂然:四周万籁俱静,只有蟋蟀的声音在响起。 【赏析】 《夜吟》是一首描绘夜晚景色和心情的诗作。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其四: “要路花争发”中的“要路”指重要或显眼的地方,“花争发”则形容花儿争相开放的景象。这句诗描绘了春天中那些显眼地方的花朵竞相开放的情景。 2. 注释: 要路:重要的道路。花争发:花朵争相开放。 3. 译文: 在重要的道路旁,花朵争相开放;而在偏僻的门庭中,草容易枯死。 4. 赏析: 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不同位置的植物生长状态的差异,突出了自然景观中“位置”的重要性。同时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秋景的诗,通过白鸟、青鸥、松斋和云朵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思念。 我们来看第一句:“白鸟行从山嘴没。”这句诗的意思是说,白色的鸟儿从山嘴飞过。这里的“白鸟”指的是白色的大雁或者是其他的鸟类。"行从"表示这些鸟儿正沿着一定的路线飞行。而“没”,在这里是一个动词,意思是消失在视野之外。所以整句诗的含义就是:白色的大雁或者鸟类正沿着一定的路线飞行,消失在山嘴之后。
诗句原文: 登楼千里月,攲枕一声蝉。 注释: - 登楼千里月:登上高楼,可以欣赏到遥远的月光。 - 攲枕一声蝉:斜靠在枕头上,耳边传来一声蝉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独自登高望远的情景,通过描写月光和蝉鸣,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月亮的遥远和蝉鸣的悠扬,共同营造了一个宁静而深远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绘的画面中,感受到那份孤独与静谧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篇的理解和默写能力。 “括”是“包含”“囊括”的意思,这里指浙江的潮水;“候”是“潮汐”“潮流”的意思,即潮汐现象;“午未未未申,申卯卯辰辰”的意思是:中午到下午初,下午到傍晚初;下午到傍晚初,傍晚到午夜;午末到申初,申初到卯初,巳时到午初,黄昏到子初;“申卯卯辰辰”的意思是:晚上到半夜,半夜到寅时;夜里到寅时,寅时到辰时。“巳巳巳午午,朔望一般轮”的意思是:正午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居住在天柱山,面对四野和家庭的宽广,夜晚柴门紧闭的场景。他在水中形成了半偈的诗句,月亮下读着残经。虽然随波逐流地生活,但是始终保持一念清醒,不知道这个境界的人,所有的劳碌都消耗了他。 译文: 我住在天柱山,四周辽阔无垠,夜晚时分,柴门紧紧关闭。我在水边沉思,形成半偈的诗句,月下诵读残破的经文。虽然我的生活如波浪一般随风而动,但我始终保持一念的清明,不知道这个境界的人
【注释】 落花:落花时节,即指春季。 蝶醉蜂狂香正浓:蝴蝶醉了,蜜蜂狂了,花儿开得正好,香气浓郁。 晚来阶下坠衰红:傍晚时分,花瓣飘落在台阶上,一片片凋零的花瓣。 “蝶醉蜂狂”二句是说春花盛开时,蝴蝶蜜蜂都沉醉于花间,花儿也开得正艳,香气四溢。这两句写春花的盛况。 开时费尽阳和力:花开时,需要阳光和雨水的滋润,所以用“费尽”一词,表示春花开放不易。 落处难禁一阵风:花瓣落下的地方,被一阵风吹动
注释:山间新绿的黛色,深浅不一,就像春天的气力一般。浪花盛开与收缩,仿佛是水工巧手下的功夫。 赏析:诗人以山黛形容春意,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山水画面。同时,也暗示出自然界的万物在春季都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充满了无限的活力和希望
【注释】 草茂:草长得茂盛。春径:春天的小路。树密:树林茂密。晚窗阴:傍晚的窗子遮着阳光,显得阴暗。 赏析: 此诗是写景抒怀之作。前两句以春日景象勾勒出幽静的环境,后两句则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的孤独之情。全诗语言平实,意境清雅,风格朴素自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全诗的主要内容,然后逐句分析理解其内容,最后进行赏析。这首诗是一首七律,共八句,前四句是写景,后四句是抒情,抒发了诗人在悟空塔观景时的感慨之情。其中,“传马祖心开佛印”一句,用佛教禅宗典故,表达了作者对佛家禅宗思想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