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鷟
注释: 咏双燕子(即《燕归梁·咏双燕子》)。 双燕子,联翩几万回。 强知人是客,方便恼他来。 译文: 燕子一对对地来回飞翔,已经飞了几万回了。 它们明知我是客人,但还故意飞来打扰我。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词,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上片写燕子的动态,下片写燕子的动作,全词以燕子为线索,将春天的景象展现出来
注释译文赏析: 元来不相识,判自断知闻。 天公强多事,今遣若为分。 这首诗的翻译是:原来我们并不相识,现在却要被分开。上天为什么要这么多管闲事,现在又要如何分别? 元来不相识,判自断知闻。 “元来”指原来;“判”是断绝、分别的意思;“自”是自然、自发地,这里是说自然地、自发地断绝了彼此之间的联系;“知闻”指认识与了解;“若为”即“如何”。 诗中用一个问句开头,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纷扰的感慨
注释:他家有主见,不肯轻易发怒。 必须刚强地抓住他,不管多么精明狡猾。 赏析:此诗是作者对朋友的一种劝诫和勉励,希望友人能坚持己见,不要被他人所左右,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要像猛虎一样,不畏强敌,勇往直前
注释:巧妙地用衣物遮掩自己的口,用被子遮挡身体。我深知你内心是愿意的,所以才会主动邀请你。 赏析:本诗通过描述诗人巧妙地使用衣物来遮掩自己,以方便与他人交流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人性的理解与尊重。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与人交往中的谦逊与谨慎,以及对他人的理解和包容
注释: 凤锦行须赠,龙梭久绝声。 自恨无机杼,何日见文成? 译文: 我期待着你送给我的凤锦和织机,但你已很久没有给我送来了,我多么希望能见到你,就像织女能见到牛郎一样。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首句“凤锦行须赠,龙梭久绝声”,以凤锦和龙梭为喻,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期盼。凤锦代表着高贵、华丽的礼物,而龙梭则象征着织机的忙碌和繁忙。诗人希望友人能够像这些珍贵的物品一样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逐字逐句地进行分析,然后把握诗意,在此基础上进行具体分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同时要关注题目的要求,如“对偶”“注释”“赏析”,并结合诗句的意思作答。 本首诗的意思是:报信的是成双的鞋子,两只鸟忽然失去同伴,又重新结成了伴侣。聊以自慰的是一双鞋子,竟日陪伴着我。 【答案】
【注释】 1、破铜熨斗:旧时用来熨衣的器具,用金属制成。这里比喻人。 2、即今形势冷:现在的局势是冷酷无情的。 3、谁肯重相磨:谁能再象以前那样互相折磨呢。 4、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咏的是一只破旧的熨斗。它通过这只熨斗的冷热变化,来喻指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旧来心肚热”,旧时的熨斗,总是热乎乎的,给人带来温暖和舒适,就像朋友一样亲密无间。然而现在,这只曾经那么热乎的熨斗
诗句:大夫巡麦陇,处子习桑间 译文: 大夫在田间巡视,女子学习纺织技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大夫在巡视田间时的场景,同时也展现了古代女子的日常生活。诗中的“大夫”和“处子”分别代表着男性和女性,通过他们的行为,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性别差异和社会风气。同时,诗中还蕴含着对劳动者辛勤劳作的赞美,以及对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弘扬。 诗句:若非由一箭,谁能为解颜 译文: 如果不是因为那一支箭
【注释】 弩:指弓。 提:拉弓。 再乞五三筹:再请求赐给我五张弓、三支箭。 【赏析】 《咏弓》一诗,通过写自己与弓的交往,反映了一个读书人对于弓箭的爱好以及他的性格特点。全诗语言简练,明白如话。 “平生好须弩”意思是:我一生喜欢用弩。这里用“好”字来形容作者对弩的喜爱。“好须弩”,表明了作者对于弓的不屑一顾。 “得挽则低头”意思是:一旦能拉弓就低下头来。“得挽”,“挽”即拉弓的意思,“低头”
注释:我手捧诗卷跟随你,腰支也随你转。但人家不把我当物,渐渐地逼迫我。 赏析:诗人用拟人手法写自己的感受,生动地表现了对主人的依恋之情。首句“手子从君把”是说手捧诗卷跟随主人;次句“腰支亦任回”,则是说身姿可以任凭主人摆布。第三四句“人家不中物”和“渐渐逼他来”都是说别人不把他当成东西看待,最后一句“渐渐逼他来”更强调了这一点,突出了自己被人冷落、受气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