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锡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游元丹丘山庐》。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肃舲下湘渚: - 肃:谨慎、庄重。 - 舲:古代一种小船。 - 下湘渚:下到湘水的边岸。 2. 巉石当其崖: - 巉:险峻。 - 当:阻挡。 - 崖:山崖。 3. 清川带烟霞: - 清川:清澈的河流。 - 带:伴随。 - 烟霞:雾气和阳光交织的美丽景色。 4. 碧岑远尘埃: - 碧岑:翠绿的山峰。 - 远尘埃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芦荻萧萧秋正晚。 - 译文:芦苇在秋风中摇曳发出萧瑟的声音,正值秋天傍晚时分。 - 注释:秋、芦苇、萧萧、萧瑟(形容声音) - 赏析:开篇即点明时间是秋天的傍晚,通过“芦苇萧萧”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为全诗奠定基调。 2. 小舟移处沙汀浅。 - 译文:小船在沙洲上缓缓移动,水边变得浅了些。 - 注释:小舟、沙汀(指沙洲)、沙汀浅(水边的深度) - 赏析
【注释】 龙驹:指骏马。 玉勒、绣缠鬃:指用玉饰的缰绳和绣着花纹的马鬃。 真龙:指真正的龙,这里比喻马。 报恩:报答恩情。苟得所:如果能得到好处。论剑戟锋:以剑戟为武器。 首路:出发。霜毛:白色的鬓毛,这里用来指马。仍驰骛(wù):仍奔驰不止。 将军:指主将。抽矢前致词:抽出箭来向前方说话。愿言:希望这样说。射钩:指楚王杀臣子申包胥的故事。 射钩:春秋时楚国被吴国攻破,申包胥到秦国求救
【注释】 翠屏:指村舍。 茅屋几家:几户人家。 桃花和李花:桃花、李花。 香醪:美酒。 燕子一双低:燕子成双飞舞。 【赏析】 词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首二句是说村舍四周有层层叠叠的绿色屏风。三、四句写村舍前有几条小桥流水萦绕。五、六句写村舍周围有几户人家。七、八句写桃花盛开,李花也盛开,香气扑鼻,令人陶醉。最后两句写燕子成对飞翔时,飞得很低。九、十句写樽前燕子在酒中坠落
注释: 飞兔:即骏马,这里指的是战马。 白沟昔合围,龙驾忽三易。 不成玄武阵,宁标飞兔迹。 髵䰄渍血汗成珠,此时七萃纷前驱。 即今宛马西来道,试看茫茫白沟草。 译文: 白沟曾经被敌人包围,龙王的战车突然换了三次。 没能形成坚固的阵势,但仍然能展示出飞驰如兔的英姿。 骏马沾满鲜血汗水,如今变成珍珠般的装饰。 现在七匹骏马在前面奔驰,作为先锋部队。 今天宛马正向西而来,让我们看看茫茫的白沟草原。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描写了春天的景象和燕子的欢聚。下面是对各句的逐词解释: 上苑丹葩照五云,乘风紫燕自为群。 - “上苑”指的是帝王园林,古代帝王的宫苑。“丹葩”指的是鲜艳的花朵。“照五云”形容花光四溢、灿烂夺目。“乘风紫燕”指燕子随风飞翔。“自为群”意味着自由自在地聚集在一起。 - 注释:“描绘了春天里上苑中盛开着的鲜艳花朵,以及燕子在空中自由翱翔。” 乾坤不限阳和色
壬辰秋日高邮待诏即事惭愧春明别,依然物色新。 风云真遇主,骸骨岂谋身。 市骏黄金尽,筹边赤羽频。 总关游子念,其奈倚闾人。 注释:壬辰年秋天,我在高邮等待诏令,看到的景象和以前一样。春天告别时,景物已经焕然一新;但如今,风云变化,国家正需要我这样的人才。即使我的骨头已朽,也还想着为国家效力。市场上的骏马都已卖完了,为边防筹款的战鼓频频响起。这些情况都牵动着我的思绪,让我无法安心。 译文
【注释】垄:田埂。牸(zī)牛:母牛。暮云:夕阳余光。明朝:明天。君王:指天子。省耕:视察农事,即“问安”。 译文:田埂上归来时牵着牛犊子慢慢行走,扬鞭遥指落日余晖中那片云彩。明天我们去耕地,听说天子将亲自查看农耕的情况。 赏析:牧童在田间放牛,是古代农村的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图。这首诗写的就是牧童放牛的场景。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牧童归田途中的情景:他牵着牛犊慢慢地走在田埂上
注释: 月色微照,云光淡流。卷起帘子登上最高楼,试着观赏万里海天、好秋色。 斟酒小螺杯,调笙玉指柔。更深时候鹤背冷飕飕,劝我今晚暂且停留,不要回家休息。 赏析: 《南歌子·游仙词》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词。这首词写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秋天。当时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心情舒畅,意气飞扬。他游仙求道,欲超然尘世之外,摆脱世俗生活的羁绊。此词上半阕以写景为主;下半阕则写饮酒赏月之欢。全词意境开阔
翠屏叠叠知多少。小桥斜去西流绕。 茅屋几人家。桃花和李花。 疏篱遮短短。扑鼻香醪满。 燕子一双低。樽前坠湿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