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渐逵
注释:紫云道人厌倦圭组,石泉卧听生微凉。好月相看夜无恙,白云不收秋太狂。丹厓碧涧酣玄梦,翠草琪花浣旧香。欲作王孙招隐赋,小山丛桂未应长。 赏析:此诗是诗人在紫云楼夜饮时所作,诗人用优美的诗句描绘了紫云楼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首联“紫云道人厌圭组,石泉卧听生微凉。”紫云道人厌倦圭组,石泉卧听生微凉”,描绘了紫云道人的生活状态,他厌倦了世俗的繁华,选择在石泉边静卧
注释: 1. 初访中洞山八咏:这是一首描写中洞山景色的诗,每句都描绘了不同的自然景观。 2. 绝壑:深沟,峡谷。冥冥:昏暗的样子。 3. 回峰:山峰。矗矗:高耸的样子。 4. 云嘘雾沃多储怪:云雾缭绕,山峦如海。 5. 斗运神驱:指天地之间的力量和意志。 6. 洞天:道教称神仙居住的地方为洞天。重作记:重写这首诗。 7. 直从南极故开扃:直接从北极开始打开门。扃,门上的插销。 8.
【注释】 和郡守简一川韵二首:即“和郡守简”之韵作的二首诗。简,通间。 岛屿孤标传海外,东南奇胜迥人间。 楼台隔水深深映,猿鹤依人故故闲。 梵劫已空云老相,江山曾识大苏颜。 迁臣过客遥相感,儒雅风流自一班。 【赏析】 此诗为酬赠之作。前四句写景,后六句是作者对郡守的颂扬。 第一联“岛屿孤标传海外,东南奇胜迥人间。”点出所咏对象是海岛;“孤岛”,也指代了朝廷。诗人以“孤标”“传”字起兴
【注释】罗浮:山名,在今广东省。和甘泉韵:以诗应和甘泉宫作赋。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兼抒怀的七绝。诗人以高逸旷达的情思为主导,通过描绘一幅壮美奇丽的自然景象,抒发自己欲归故里而心系朝廷的复杂感情。 首句“即看积翠向天中”,写诗人登上罗浮山所见的景色。积翠,形容茂密的林木;天中,指天空之上。诗人登上罗浮山之巅,只见茂密的树林如翡翠一般堆积在蓝天之中,十分壮美奇丽。 次句“已见飞流映日红”
【注释】 谒苏东坡祠:游览苏东坡的祠堂。 危栏曲径自逶迤:曲折的栏杆,蜿蜒的小径自然延伸。危栏:高高的栏杆。 独挈荃衡酒一卮:独自提着酒杯喝了一口。挈:提。荃衡:古代一种小杯。卮:酒器。 宋室昔尊王氏学:宋朝时崇尚王羲之父子的书法。 宋室:指宋朝,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宋室:指宋朝人。王羲之、王献之父子都姓王,故称。 鳌峰今拜长公祠:现在拜的是苏东坡的长公祠。鳌峰:山峰像一只大龟
注释: 1. 紫云流影碧空移,独许孤忠结主知。 - 紫云流影:形容紫云如流动的影子一般美丽。 - 碧空移:形容天空如移动的碧色一样美丽。 - 独许孤忠:单独赋予你忠诚(或“孤独”)。 - 结主知:让君主知道你的忠诚。 2. 三召不孤当宁念,百年遥记中兴时。 - 三召不孤:三次征召你都没有让你离开(或“三次召唤你,你都未离开”。) - 当宁:指代君主。 - 中兴时:指国家的中兴时期。 3.
再宿灵洲 肃连山拥大江流,二十年来百度游。 共说东坡为佛仰,信知王子亦灵洲。 卧随黄叶当阶乱,爽爱秋风彻夜留。 肯逐羽仙凌远岛,只从乡土觅丹丘。 注释: 肃连山——高大的山峰 拥大江流——环绕着宽阔的大江 二十年来——已经过了二十年 百度游——无所不游 共说——大家议论 东坡——苏轼,字子瞻 为佛仰——被尊崇为佛教徒 信知——相信 王子——指苏轼的儿子苏辙 灵洲——指佛教中的净土
诗句释义 1. 衡阳不数祝融峰,势接天门第几重。 - 注释: 衡阳(今属中国湖南省)不将祝融峰视为最高峰,因为其与天门山相比,似乎显得不那么雄伟。 - 赏析: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衡山(即祝融峰)的高度并不感到特别震撼的情感。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泰山被视为“五岳之首”,而衡山虽高,但在诗人看来,并未达到泰山那样的极致高度。 2. 图影漫寻途以失,青苍凝望兴偏浓。 - 注释:
【译文】 在白日的喧嚣尘世,我已卜居罗浮。 曾经多少人在这里赋诗留连呢? 濂溪先生如果闲暇时,一定要再来此游览。 山为仙灵,本应秘而不宣,地当辽绝,自然风景更胜一筹。 金牛路和青霞相接,楼台缥缈可慰所思。 【注释】 喜甘泉:高兴在甘泉(今江西靖安)居住。樵:樵夫。指隐者。罗浮:山名,在今广东增城西北。 事已非:指人事已非,即官场失意。几人:谁。曾:曾经。赋:作诗。栖迟:栖息。指隐居。 濂溪
望罗浮和甘泉韵四首 历遍堪舆未畅怀,直从沧海见斯涯。 山当午会千年出,谁向三峰上界来。 真诰谩将符录主,万灵应护洞天开。 凭公为写丹青幅,四百峰头取次裁。 这首诗是明朝王渐逵的作品《望罗浮和甘泉韵四首》。下面逐句进行详细解读: - “历遍堪舆未畅怀”:描述了诗人对堪舆(地理风水)的深入探索和思考,但仍未找到心中的平衡与满足。 - “直从沧海见斯涯”:表达了诗人决心直接面对广阔的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