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舜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分析诗句大意,理解内容要点;体会思想情感,领悟作者创作意图;赏析精彩语句。 “万里临淄路”,临淄,春秋时齐国都城,在今山东省淄博市。这里指诗人梦中的行程。 “顷缘梦里看”,因梦而见,故有“缘”字。 “树色正冬残,村居还昨似”,冬残,犹残冬,指岁暮天寒景象,此句是写诗人所居之村。 “道旧过亲友,怜余勉饭餐”,言旧交、亲友,殷勤款留,殷勤劝饮。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题,要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和重要词语的把握,如“江阁远犹雄”“缺岸出青枫”等。 【答案】 (1)译文: 登上九江的石埠口。 江边的高楼依然壮观,江水流动像被空荡的袖子拂过一样。 晴朗的天空下,白鸟在沙上行走,岸边露出一片青枫树林。 野地泛着秋天的色彩,山间吹来落日的风。 真如同渔人宿夜,也在钓矶东边。 赏析: 首联写登高所见。“江阁远犹雄”
【注释】: 东山:指庐山。常:长。夜夜:每夜,每日。何至:何等,多么。江州:即江陵,汉水南岸的一座小城。尔:你。远道:遥远的道路。都门:京城长安的北门。知:怎。系帛轻:用丝带捆扎的绸帕,轻而易弃。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写诗人在庐山上听到雁声,想到远方的朋友。诗的前半部分写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后半部分写诗人听到雁声时的情景及所生之感。 首联“九月八日始闻雁声”,是说九月八日才首次听到了雁声
风阻涉湖复指进贤 始拟残年棹,如闻震泽平。 轻帆虚水色,揽辔复山行。 出郭风扶毂,穿林雾濯缨。 不辞遥役去,霖潦此纵横。 注释:我刚开始打算在这一年里,驾船游览太湖。仿佛听到震泽的波涛声,平静了下来。轻轻的小船好像漂浮在水中,水面上的倒影映在船上,船桨划动时,水花溅起,好像被风吹拂一般。我再次骑上马继续前行,穿过茂密的树林,只见云雾弥漫,像是要洗刷我的冠帽。我不推辞遥远的劳役
进贤晓发 《送王参寥山隐》,李白 道路北风发,飘飖吹我行。 他乡换双鬓,残岁转孤旌。 夜雨草根活,晨晖山色明。 经过从候吏,杂树识方名。 注释: 进贤:县名,在今江西进贤县西北。 晓发:清晨出发。 道:路。 北风发:北风刮起。 飘摇:随风而动,形容走得很慢。 他乡:异乡。 双鬓:指两鬓的头发因愁白了。 残岁:年将尽的一年。 转:转动,指改变方向。 草生:草开始生长。 方名:方术或方术之名
《元日雪集和张宪使子鱼》是明代诗人李舜臣的作品,创作于某个特定的年份。下面将逐一解析这首诗的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1. 诗句解读 - “客偶高堂集”:这里的“客”指的是作者本人,而“高堂”通常指代家宅或者官邸中的客厅,意味着诗人偶然间聚集了宾客。 - “春初上国还”:春天刚来临时,诗人回到了自己的国家。这里可能暗示着一种对故乡的思念或是某种归途中的心情。 - “一尊仍对雪”
怜此光犹满,迎曛阁已开。 江摇银汉动,山度紫烟来。 万火纷南陌,层楼逼上台。 凭栏无限好,应约早春杯。 诗句释义: - 怜此光犹满,迎曛阁已开。 - "怜":同情、怜悯之意。 - "光犹满":指月光明亮如故。 - "迎曛":迎接晚霞或夕阳余晖。 - "阁已开":滕王阁已经打开。 - 江摇银汉动,山度紫烟来。 - "江":指赣江。 - "动":波动、晃动。 - "银汉":银河,指天河。 -
【注】望极:极目远眺。回草色:指长堤上草木颜色随春天而变。逶迤:曲曲折折。潺湲:水声。 湖上 望极东湖水,春来益可怜。 长堤回草色,斜日澹波烟。 窈窕鸥双下,逶迤渚自连。 何当呼小艇,相与出潺湲。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湖上景色的诗。首句写望远,点明地点和时间。“春来”三字点明了季节。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近处,突出了湖上景物的特点。三四句写远处的景致,五六句写近处的景致。七八两句写湖中之景
【注释】: 饮赵佥子玉别署:为赵佥子玉饯别。 缘陪:因陪。 飞盖:指代车。飞盖,指车行迅速,如鸟之高飞。 暝色稀人吏:黄昏降临,天色渐暗,官吏稀少,人迹寥落。 高堂:指酒宴所在的宴会厅。 月明花露泫:明亮的月光下,露珠晶莹,花枝颤动。 秋晚竹风回:秋季傍晚,竹林间风起,摇曳生姿。 无限相逢意,羁愁为一开:虽然有无尽的离愁别绪,但这次重逢却让我的心情豁然开朗。 【赏析】:
【解析】 此诗写诗人闲静的家居生活,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首联“卧起”二字点明时序。颔联以“衾”“鸟”两物相衬,描绘出一幅宁静的春夜图。颈联写景,突出了药畦花径之幽雅,以及亭西景物之秀丽。尾联写心境,写出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答案】 ①卧起:指早晨起来后,在闺房中休息一会儿(即起床)。②掩晴闺:指打开窗门,让阳光照进居室(即关闭窗子)。③衾:被。④行来:行走而来。⑤石畔:水边或石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