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鼎芳
林屋山石上迟谢去非不至 【注释】林屋山:在今浙江省绍兴市西北。谢去非:即刘去非,字季卿,号东阳(今属浙江)人。宋元丰中进士,曾为黄州知州。 【赏析】此诗首句点明题旨,次二句写相会之期未卜。“迟”字有等待之意;“谢”字则含有别离之意。第三句“空欲暮”,写出诗人与友人分手后,对友人的思念和期待之情。第四句写自己所见之景:“残叶已无秋”。第五句写江水空阔,月光流泻,而行人却不知所往,更增添了思友之情
【注释】 蕉雪斋:即王禹偁的居所。 萧疏雨,指稀疏的秋雨。 冉冉,形容女子步态轻盈的样子。 盈盈,形容女子眉目美好的样子。 似雪山斋冷,比喻斋中寂静冷落。 无风水簟清,比喻夜深人静时,只有一床竹席发出凉气。 离魂凄入夜,离别之人夜晚思念之情更加深切。 叶叶起秋声,落叶飘零,秋风瑟瑟。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夜怀人的诗。前六句写秋雨初降,美人来至,室内环境之幽冷、室外景色之萧瑟
柴门 柴门凉气入,风动白纶巾。 秋色孤云外,斜光映水滨。 贫惟甘薄命,病亦任闲身。 累月尊中禁,还来载酒人。 注释: - 柴门:指柴草编织的门,简陋的门。 - 凉气入:凉风吹进室内。 - 风动白纶巾:风吹动了白色的头巾。 - 秋色孤云外:秋天的景色在孤高的云朵之外。 - 斜光映水滨:斜阳照射在水边。 - 贫惟甘薄命:贫穷只是命运所迫。 - 病亦任闲身:生病也任由自己的身体状况。 - 累月尊中禁
【注释】: 两渡:指泾县(今属安徽省),在皖南。横泾,即横江。 孙惟化:不详何处人,可能是当地人士。 东风作冷石湖船,节届清明倍可怜:清明时节天气寒冷,风起得很大。 一日客程偏遇雨,几家茅屋不生烟:一天的行程中遇到下雨,几家简陋的茅草屋没有炊烟升起。 野田水绿迷杨柳,古庙花深出杜鹃:野外的田野上水色绿得迷人,迷蒙的杨柳掩映着;古老的庙宇里花儿开得很茂盛,杜鹃鸟在花丛深处叫唤。 寂寞横塘人去后
【解析】 此诗首句“古道盘回向远岑,”写诗人行至古道,回望远方的山岭;次句“荒坟凄楚带长林,”写诗人来到荒凉的坟墓前,凄凉悲凉之感扑面而来;第三、四两句“浮云已断还家梦,衰草空余住世心。”诗人感叹自己的飘泊之苦,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第五六两句“海色隔城邀暮晷,江声挟雨送秋阴。”写诗人眺望远方的景象,景色优美,但诗人的心情依然沉重;最后两句“青莲后事何堪问,几处骚坛泪满襟。”诗人以青莲自比
我们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释义: 1. 诗句:“清霜怨入百花洲” - 描述了秋天的清霜和冷意渗透到繁花似锦的百花洲,象征着季节更替带来的哀愁。 2. 诗句:“衰草斜阳送白头” - 描绘了夕阳下衰败的草丛,暗示着生命的流逝和年老体衰的景象。 3. 诗句:“只尺有家归不得” - 表达了虽有归宿之地(如家乡),却因各种原因无法回到那里的无奈和悲凉。 4. 诗句:“一抔无土葬何由” - 表示虽然有墓地
虎丘僧房寻郭圣仆乘月登山 长堤沿短棹,转入翠微湾。 酒伴秋相集,僧房夕不关。 布袍先受月,竹杖早过山。 何处歌声起,悠悠林木间。 译文: 在老虎丘的僧房中寻找郭圣仆,乘着月光登上了山。 沿着长堤划桨,小船驶入了翠微湾。 酒友们秋天聚集在一起,僧房晚上依然开放。 穿着布袍先享受月光,竹杖早早地越过了山岭。 不知何处传来歌声,悠扬的歌声飘荡在林木间。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虎丘夜景的诗
古意贻董六遐周 穿越时空诗韵悠扬 1. 逶迤香阁绕离魂(逶迤:曲折延伸) 描述香阁曲折蜿蜒,围绕离去的魂灵 2. 新旧罗巾总泪痕 罗巾上新旧的痕迹都映衬着泪水 3. 拔后菤葹心不死 比喻意志坚定,即便被拔出仍不放弃 4. 折来杨柳眼空存 折断的杨柳象征美好事物已不复存在,眼中空空如也 5. 青苔夜雨淹抛枕 青苔和夜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淹没了昔日的枕头 6. 黄鸟春风伴掩门 黄鸟和春风相伴
这首诗是一首挽词,由王二丈所写,表达了对亡友的哀悼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惊雷百里声摩空,江南日夕奔蛟龙。 - "惊雷"描绘了雷声的巨大声响,"百里"表示声音传得很远;"声摩空"形容雷声震天动地,仿佛能撼动天空。"江南日夕奔蛟龙"则描绘了江南地区在黄昏时分的景象,如同蛟龙般迅猛和壮观。 2. 湿云堕地水波立,两山不辨青芙蓉。 - "湿云"暗示着天空中云层厚重,可能预示天气将变
诗句释义 1. “湿烟郁结乱山横”:描述的是雾气和烟雾弥漫在山间,使得远处的景象显得模糊不清。这里的“湿烟”可能指的是山间的云雾,而“郁结”则形容烟雾浓密且缭绕。 2. “敲断钟声火自明”:描绘了寺庙内的场景,可能是在夜晚时分,钟声被敲得特别响亮,以至于连火光都被震得更加明亮。这反映了寺庙的宁静与肃穆,以及夜晚时分的静谧。 3. “野寺冰霜经晚岁”:这句话表达了野寺在寒冷的冬季依然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