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銮
吴门:吴地的城门,这里指苏州城。 阖闾城外花如烟:阖闾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国君,这里借指苏州。花如烟,形容花开得非常繁茂,好像烟雾一般,给人一种朦胧而美的感觉。 洞庭山下水连天:洞庭山是位于中国湖南省岳阳市西南的一座山,洞庭湖是位于该山脚下的一个大型淡水湖泊,湖水碧绿清澈,与洞庭山相映,景色非常美丽。水连天,意思是湖水延伸到天的尽头,形容湖水之广袤无边。 安得弄花香随水去
宫词 御水流经城外,不知是否? 尚遗红叶旧题诗。 纵然不放轻流出,犹是君恩未了时。
诗句释义: - 与君南北漫相期,惆怅东风楚水涯。 - 万里辞家身是梦,三年作郡口为碑。 - 重将直道干明主,肯负初心答故知。 - 芳草接天春望迥,一尊相对复何时。 译文: 在淮上送别唐池屿别驾赴部(官署),我们彼此南北相望,却只能相互叹息。 我离开家乡已经很远,如今身如浮萍,漂泊无定。我在三年的任内,口口声声说着“忠诚”,但心中却充满了愧疚,因为我知道,我所做的一切
【解析】 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第一、第三两联分别写景,第二联抒情,第四联描写动作。 “采菱秋水旁”,写诗人来到江边采菱的情景。“采菱”一词,点明了季节,即秋天。“秋水”二字,既写出了江水的清澈明净,又渲染出了深秋时节的凄清气氛。“秋水”“双鸳鸯”,以景衬情,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 “惊起双鸳鸯”,写采菱女惊动了双宿双栖的鸳鸯。这一细节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采菱女的美貌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文言句式的掌握情况,以及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要求考生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逐句翻译诗句,并注意关键词的提示,最后进行赏析。 首句是写景。诗人伫立江畔,凝望着隔江的白云,不禁怅然若失,心中泛起了思友之情。颔联写望见流水潺潺而歌
跃马走胡尘,将军不顾身。 黄沙一万里,赤帜五千人。 天子犹称汉,匈奴岂畏秦。 不知苏属国,何日画麒麟。 注释: - 跃马走胡尘:形容骑士在沙漠中奔跑的雄姿。 - 将军不顾身:表现了将军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安全,毫不犹豫地冲在最前线的决心与勇气。 - 黄沙一万里:描绘了辽阔无垠的沙漠场景。 - 赤帜五千人:指代军队中的旗帜飘扬,象征英勇的士兵。 - 天子犹称汉:表达了对汉朝皇帝的尊重,即使身处边塞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秋日景象。诗人登上古城,俯瞰着清溪,高高的阁楼倚靠在虚处,仿佛引向御河之堤。突然,凉雨乍起,千树皆净;晚烟初升,万家迷离。诗人不禁感叹岁月如流,白发渐生;重游故地,忆念往昔。最后一句“碧桃飞尽草萋萋”,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 注释: - 凭虚阁酬秋厓方丈:凭虚阁,指高高的阁楼。酬,回应、应答。秋厓,秋天的山崖。方丈,即方丈寺,位于苏州虎丘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理解与赏析。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本题要求逐句翻译并分析诗句的大意及诗人的思想感情,所以答题时先明确诗句的含义(关键字的意思),然后依据题目所给的提示进行回答。如“北河道中”一句,要翻译为“在北方的河道中”,“丛台北向通燕谷”一句,要翻译为“丛台的北面通向燕谷”,“归鸟乱啼原上树”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局部的意思进行归纳分析。“东风载兰桨”的意思是:二月的春风正带着兰桨轻荡。“横塘”即横塘浦,在浙江省杭州市西南,是西湖的一个支流,水色清澈,岸柳依依。“芳草”两句的意思是:野湖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春店飘出淡淡的花香味。“吴市酒”句意思是:在吴地喝着美酒。“楚人狂”句意思是:我醉后也变得像楚地人一样狂放
【注】《徐太傅园》是一首五言律诗。徐太傅,即徐偃王,春秋时徐国的国君,曾称王。《徐偃王墓志铭》:“余尝游于徐君之园。” 乍起日犹长:太阳刚刚升起。乍起,突然起来。长,指阳光明媚,天气晴朗。 重来暑渐藏:夏天的炎热渐渐消失。重来,再次到来;暑,指夏日的炎热。渐,逐渐地、渐渐地。 鸡鸣隔林屋,人语出藩墙:鸡鸣之声隔着树林传来,人声从藩篱外传进。 杨柳晚风静,芙蓉秋水香:傍晚的风轻拂着柳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