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诗的颈联“清商古意无人解,掇取冰纨寄所知”中,“清商古意”指代“商声”
【注释】 武原:即今山东武城县。杂题:指作者游览名胜古迹时,即兴写下的诗篇。宣慰楼:位于武城县东南,为北宋宣徽使王继恩所建,又名玉皇阁。 【赏析】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当时诗人任郓州(治所在今山东菏泽市)通判,曾游历了宣慰楼。这首诗是他在宣慰楼上观景有感而作的。 首句“金粟如来此现身”,意谓金光闪闪的如来佛祖在此现身,这里指金粟寺的佛像。如来,梵语“阿罗诃”的音译
武原杂题八首·宣慰楼 玉貌帝子恩,故乡环佩葬归魂 千年无寻处,夜月啼乌仍 赏析: 《武原杂题八首·宣慰楼》是明代著名诗人朱朴的作品,此诗描绘了一位曾经拥有高贵身份的女性在死后的情景。她的美貌曾得到过皇帝的宠爱,但最终她的灵魂被埋葬在故乡,而她的故乡也因为这位女性的离去而变得荒芜。诗中的“玉貌”和“帝子恩”表达了女性尊贵的身份以及因身份带来的恩宠
东滨南园看花二首其一:玉杯锦席坐春风,笑看桃花映酒红。 为问主人今日醉,几回能在百年中。 注释: -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在南园观赏花朵的情景。 - “玉杯”指精美的酒杯;“锦席”形容宴席华丽而豪华。 - “笑看”是笑着看着的意思;“桃花映酒红”描绘了桃花与美酒相映的美景。 - 询问主人今天是否喝醉了;“几回能在百年中”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留恋。 赏析:
【注释】 东滨南园:在长安城东的曲江池东畔。看花:观赏花开。二首:这里指的是《游春》诗的前两首。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游的七言绝句,写诗人与友人同游曲江,饮酒赏花,陶醉于春风之中的情景。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节奏明快、韵律和谐。第一句“南园三月百花红”,写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百花盛开,满园春色,色彩斑斓;第二句“十客壶觞一笑同”,写朋友相聚,欢声笑语,举杯畅饮,乐此不疲
诗句:罗绮香消镜匣收,碧山空对晚妆楼。 译文:艳丽的罗绮被收起,镜匣空空如也;青山独自面对晚妆楼。 注释:罗绮香消:这里指华丽的服饰已经收起来不再散发香气,形容华丽之物已无用或已失去原有的光彩。镜匣:古代用来存放镜子的小盒子。碧山:青翠的山峦。晚妆楼:通常指的是女子在晚上进行梳妆打扮的楼阁。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美人独处的场景,她的华丽装束和精致的妆容都已收起,只留下青山与她相对
{"诗":凌歊台"见说凌歊宋祖台,黄山曾绕翠华来。 千金一刻笙歌夜,化作猿声向月哀。 译文: 听人说,凌歊台是南朝宋高祖刘裕离宫,“三千歌舞”指刘裕宫人曾随至此台。 在千金一掷的夜晚,笙歌四起,欢乐无边;然而,这繁华的背后,却是无尽的哀愁和孤独。 那些曾经欢歌笑语的人们已经离去,只剩下猿声在月下回荡,令人感到深深的哀伤。"} 诗句解析 - 见说凌歊宋祖台 1. 见说: 来自他人的说法或听闻。
诗句:紫云山下紫云村,山水盘旋草树蕃。 译文:紫云山的脚下是紫云村,那里的山水盘绕着茂盛的草木。 注释:“紫云”一词通常用来形容景色或人物的神秘和美好,这里可能指一个具有美丽自然风光的地方。“紫云村”则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地名或者泛指一个风景如画的小村庄。“山水盘旋”描绘了村落周围山形起伏、水流回旋的地理环境,营造出一种和谐而宁静的景象。“草树蕃”,表明这里的植被茂盛,生机勃勃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任宣慰副使时,是一组杂题诗。 首句“塔影萧萧夕照间”,以塔影和夕阳的映衬,写出了晚霞的景色。“萧萧”二字,既写出了夕阳西下的景象,也写出了作者的感慨,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次句“碧云黄叶满秋山”,则写出了秋天山中的景象。“碧云”一词,既写出了天空的颜色,也写出了山的轮廓。“黄叶”一词,则写出了秋天的特征。两句诗将塔影、夕阳、碧云、黄叶等景物联系起来写,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武原杂题八首·宣慰楼 罗绮已随风,镜匣收香残。碧山空对晚妆楼,楼前昨夜新秋月。犹学蛾眉翠黛愁。 注释:罗绮,指华丽的丝织品。香消,形容香气消散。镜匣,指镜子和梳妆匣子。碧山,指青山。晚妆楼,通常指女子化妆用的楼阁。昨夜,指昨晚。新秋月,即新近出现的秋天的月亮。犹学,仍然学习。蛾眉,指女子的眉毛。翠黛,指翠绿色的画眉。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美丽的女子在秋天夜晚对着青山,对着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