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朴
【注释】 宣慰楼:在今山西晋城市。 晋代相传直至今,子期曾听伯牙琴。 晋代传说一直流传到现在,您曾经听伯牙弹奏过琴。 高山流水依然在,寂寞荒台蔓草青。 高峻的山峰,潺潺的流水依然存在,荒废的台子上长满了蔓草。 【译文】 晋代的传说一直流传到现在,您曾经听伯牙弹琴; 高峻的山峰,潺潺的流水依然存在,荒废的台子上长满了蔓草。 【赏析】 此诗是一首题宣慰楼的绝句。作者通过描绘宣慰楼的历史和现状
注释: 河梁别:在黄河桥梁上分别。 白草黄云虏塞秋,廿年辛苦雪盈头:白草、黄云是塞外荒凉的景象,二十年的辛勤劳作,使得头发都结满了白发。 河梁泣别千行泪,洒向西风各自流:在黄河桥上的告别,眼泪洒向西风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兵在河桥上与妻子别离的场景,表达了深深的离别之情。诗中的“白草黄云”是塞外的荒凉景象,而“廿年辛苦雪盈头”则展现了诗人辛勤劳作的艰辛和岁月的沧桑。“河梁泣别千行泪”
【注释】 僧寮:寺院的僧房。卧雪:指和尚们睡觉时身上披着积雪。 数峰:几座山。凝:凝固,凝结。 冻木:结了冰的树木。绝:没有声音。 道人:出家人。不寐:失眠。夜方央:深夜已过半。 寒钟:寺庙里敲钟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寂静而美丽的冬日山林图。首句以“风定云凝”四字起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清冷、宁静的环境之中。第二句则通过“冻木无声”四字进一步烘托了这种静谧的气氛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歌的大意,然后根据题干的要求对诗句进行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熟悉诗歌中的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如用典、修辞等,并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赏析。“白玉搔头金凤翘,翠裙袅袅束纤腰”一句中“白玉”“金凤翘”是说水仙花的花朵洁白而娇艳,“翠裙”指花的花瓣颜色翠绿;“袅袅”形容舞姿柔美;“束纤腰”形容花朵细长,婀娜多姿。“紫箫吹断瑶池梦
白菊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通过简洁的文字描绘了一幅秋日夜晚的静谧画面。 诗句释义及赏析: - “白石萧萧碧藓荒”:白石上覆盖着厚厚的苔藓,显得荒芜凄凉。这句描述了一种荒凉的景象,突出了秋天的萧瑟之感。 - “一枝秋色抱馀芳”:一枝白菊,虽然已经过了盛开的季节,但仍散发着淡淡的芬芳。这体现了菊花的坚韧与高洁。 - “开帘不见阶前影”:当窗帘被拉开时,却看不见阶前的菊花影子
注释: 1. 春风未结和羹子,腊月先开带雪花。:春风未到,梅花已开,雪花纷飞。 2. 折赠一枝随马去,馀香犹在野人家。:将梅花赠送给张公,梅花的香气还留在野外的人家。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梅诗,通过描写梅花的生长季节、形态特征和香气传播等,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首句“春风未结和羹子,腊月先开带雪花”,描绘了梅花在春风中悄然绽放,与冬天的雪花相伴
在苏州城外西南隅的姑苏山上,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古台——姑苏台。这里不仅是古代诗人墨客挥洒才华的地方,也是他们留下千古佳作的所在。其中,宋代诗人司马俨的《姑苏台》便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接下来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和赏析: - 诗意解读: 1. 第一句:“夕阳芳草故宫春,麋鹿荒台不见人。” - 这句诗描绘了昔日繁华的皇家园林,如今只余下夕阳下的芳草和静寂的宫殿。而那曾经人来人往、草木繁茂的荒废台子
【注释】 试上高台问昔游:试着登上高高的楼台去询问从前的旧友。 凤凰飞去几千秋:凤凰飞走了,已经过了好几年了。 渔翁暗指前朝事,白鹭洲边楚水流:渔翁在暗中暗示着前朝的事情。白鹭洲边是楚地水乡的地名。 【赏析】 此诗是作者怀念故人,感慨岁月流逝之作。 首句“试上高台问昔游”写诗人登高远眺,想寻访当年与友人欢聚之地。诗人站在高高的台上远望,仿佛能听到昔日友人的欢笑声,看到他们欢快的身影。然而
巫阳台 湿翠浮岚扫不开,乱峰深处是阳台。 无情最是巫山女,不待襄王觉后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巫山的幽静与神秘,以及其自然景观的美丽。诗人通过“湿翠浮岚扫不开,乱峰深处是阳台”这样的描写,生动地勾勒出一个云雾缭绕、群峰叠嶂的自然景象。而“无情最是巫山女,不待襄王觉后来”则透露出一种超越世俗的情感,将巫山女子比作那无情的山峰,她们的美丽与高洁让人无法自拔,仿佛在等待着更高尚的人来欣赏和理解。
【注释】 西皋:地名,在今陕西商县。 沧洲:指水边沙洲。 篁(huáng):竹林。 绝壁:陡峻的山崖。 独抚:独自抚摸。 寒松:指孤零零的松树。 看水流:凝视溪流。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首句“天上归来鬓未秋”写诗人从长安返回故乡,年事已高却意气不衰。次句“杜陵幽兴付沧洲”则表明诗人归隐的愿望,把对朝廷的忧思、对世俗的厌倦都抛到脑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