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玉
注释:谁曾预料到忠臣会招致九族的祸患,我的行藏也似乎和文方一样。只要能保全君臣间的节操,磨砺磨难也没关系。 赏析:诗人以“伤族罹祸”四字开头,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深切忧虑以及个人遭遇的无奈与悲痛。他感慨于国家的动荡不安,同时也担忧自己的命运。他希望自己能够像文方一样保持忠诚,不辱使命,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贡献力量。然而,他也明白历史已经证明了忠诚并不一定能换来美好的结局
诗句原文: 南望端门泪雨流,衣冠涂炭可胜羞。 遥怜海上今尘土,无限斜阳故国愁。 译文: 向南望去,端门的泪水如雨流淌,人们衣冠破碎,真是可悲又可耻。 我多么怜悯那些如今身处海上的人们啊,他们如同尘埃般被风吹散,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故国忧愁。 赏析: 此诗通过对比和反问手法,深刻描绘了明末清初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动荡。诗人张家玉在此诗中表达了对国家亡失、家族破碎以及忠臣遭遇的深切哀伤
【注释】 渔阳:指唐朝安禄山在幽州(今北京)起兵,后攻掠渔阳,故称其军为“渔阳之兵”。鼙鼓:古用皮制成,形如钟,用以击打,军中多用作乐器。这里借指军队。遗稿:指诗人未完成的诗篇。读史十首:杜甫有《咏怀古迹》一诗,其中有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这首诗即以杜甫的《咏怀古迹》为题。颜太守
绛阙天魔舞不休,义旗昨日起濠州。 东官曾有夸封禅,扫却毡裘拜冕旒。 诗句注释 - 绛阙:红色的宫殿,象征着权力和威严。 - 天魔舞不休:天上的妖魔在不停地跳舞,形容场面极为混乱或气氛紧张。 - 义旗:(起义军的)旗帜,表示起义。 - 濠州:古地名,今安徽凤阳附近,历史上是农民起义的地方。 - 东官:皇帝居住的宫殿,这里指代皇宫。 - 夸封禅:古代帝王封禅天地,祈求国泰民安
【注释】: 南望端门泪雨流,衣冠涂炭可胜羞。——南望端门,指南宋的灭亡,端门是京城城门名,南明灭亡后,文天祥被俘至元大都(今北京),在监狱中写了《正气歌》《指南录》等诗文,表现了对国家的一片忠心和对敌人的无比愤慨。 遥怜海上今尘土,无限斜阳故国愁。——海上今尘土,指海上飘荡着元朝残余势力的旗帜,文天祥在这里以自己的遭遇来比喻南宋的覆灭,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痛心。 赏析:
【注释】 1、望断:形容盼望得心切,望不到尽头。涯门:即崖门,在浙江省温岭县东南,是一处海防要地。2、碙州:指福建。3、丞相:此处指宰相。4、黄龙:指黄巢起义军。5、文:姓张名巡。6、《唐书·李勉传》:天祐二年(公元807年),黄巢攻陷长安,自称大齐皇帝,建元"金统"。第二年春,攻破洛阳,又进攻汴州,围困陈州。李勉率师讨伐,因水土不服,病死于军中。后人为纪念他收复长安的功绩,称他为“中兴名相”
【注释】 忆昔:回忆过去。 遗稿:遗留下来的诗稿。 读史十首:指杜甫的《读史五首》。 桥头卜肆:在桥头上卖卜卦的人,泛指算命摊子。 传芳:流传着美好的名声。 而今:现在。 不管:不顾。 天人:上天和人事、命运,指命运多舛。 劳劳:勤劳的样子,这里指辛苦。 谢侍郎:指谢安,字安石,东晋时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曾官至中书令,是淝水之战的主要策划者,也是东晋名士的代表人物。 赏析:
【注释】 文文山:指文天祥,南宋末年抗元大臣。鲁连:战国时燕国节士。大节:高尚的气节。中天:天空中间,比喻国家中央。暗随流水去:暗喻文天祥被扣留后,像流水一样被带往北方。江山如此故都何:国家如此,故乡又在哪里呢? 【赏析】 此诗是作者读文天祥集后有感而发之词。首句说文天祥大节不可磨灭,即使身陷囹圄仍不改变其志;二句说文天祥对宋王朝忠心耿耿,可叹他因抗元被扣留,壮志难酬,无限感慨;三句写春光易逝
诗句如下: 汉使堂堂出朔边,微茫海北锁寒烟。 注释解释: - 汉使:指汉代使者。堂堂:气势磅礴。朔边:指北方边境地区。微茫:模糊不清。海北:大海的北边。寒烟:形容景色寒冷,云雾缭绕。 - 译文:汉代使者浩荡地从北方边境出发,海面上迷雾缭绕,显得十分寒冷。 -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疆风光图,展现了边疆的雄伟景象和苍凉之美。诗人通过描绘汉使出朔边的情景,表达了对国家边疆安定的关心和期望。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王建的《军中遗稿读史十首》,下面逐句进行释义和赏析: 第一首:顺水长驱事已非,龙潜虎伏失干旗。 - 释义:顺着水流长驱直入,但事情已经不同了,就像龙潜藏于水中,虎隐藏于林中一样。 - 关键词:龙潜、虎伏、干旗(指古代的旌旗) - 注释:这里的“龙潜”比喻隐忍不发,像龙一样潜伏在水底;“虎伏”则是指隐藏如虎般地待机而动。两句诗通过比喻,表达了一种事物或人物暂时隐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