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鼙鼓动燕京,若个传来骂贼声。
记得当年颜太守,洛阳桥畔舌纵横。
【注释】
渔阳:指唐朝安禄山在幽州(今北京)起兵,后攻掠渔阳,故称其军为“渔阳之兵”。鼙鼓:古用皮制成,形如钟,用以击打,军中多用作乐器。这里借指军队。遗稿:指诗人未完成的诗篇。读史十首:杜甫有《咏怀古迹》一诗,其中有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这首诗即以杜甫的《咏怀古迹》为题。颜太守:颜真卿,字清臣,唐玄宗开元年间进士,曾任平原太守。舌纵横:形容善于辩驳。《汉书·东方朔传》:“上尝令诸数家射猎,匈奴围车重车,得汉众马,皆走避不入,上乃使平乐监待驰取马。”颜真卿曾与颜挺等同任平原郡司法参军。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七绝。此诗前两句叙事,写唐王朝的衰微和诗人的感慨;后两句抒情,写诗人对颜真卿的赞颂。全诗语言平易,情调慷慨,风格雄健有力,是杜甫后期诗中的佳作。
“渔阳鼙鼓动燕京”,起句开门见山,气势磅礴。“渔阳”是安史之乱的起点,“鼙鼓”,是古代军中用的小鼓,也用来打击乐器,以助军威。这两句是说,自从渔阳起兵以来,战鼓阵阵,震动燕京大地,天下为之震惊。这里暗用《左传》中“师直为壮”的典故,表明诗人要像颜真卿一样,为国为民而战斗到底。
“若个传来骂贼声”,承上启下,承接前一句而来。“若个”即“如何”,“传来骂贼声”是说从哪里传来了这样的声音。这句是说,这些声音是从何处传来的呢?诗人没有明确点出是何人发出这种声音,只是泛指当时各地人民纷纷起来反抗暴政的声音。这里既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深切体察,又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
“记得当年颜太守”,紧承上句而来,转入第三句。“颜太守”是指颜真卿。据史书记载,颜真卿任平原太守时,曾率军民击退过侵犯边关的叛军。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如今回想起当年颜真卿担任太守时的情景,他的英名和事迹仍历历在目。这里诗人运用了回忆的手法,通过对颜真卿的评价来抒发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之情。
“洛阳桥畔舌纵横”,最后两句是说,我还记得当年那个敢于直言敢说的颜真卿,他在洛阳桥畔舌战群雄,英勇地保卫了国家的尊严和利益。这里的“舌纵横”是指他善于辩论、言辞犀利的特点。这两句是说,当年那位能够勇敢地面对强敌、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的英雄人物,如今已离我们远去。然而,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贡献。
此诗前两句叙事,写唐王朝的衰微和诗人的感慨;后两句抒情,写诗人对颜真卿的赞颂。全诗语言平易,情调慷慨,风格雄健有力,是杜甫后期诗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