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仲昭
译文: 亭外群山翠绕檐,看山终日坐钩帘。 东南天际浮云尽,又喜壶山露一尖。 注释: - 下皋俱乐亭扁:指的是位于皋县(今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的俱乐亭。这里“下皋”是指地名,而“俱乐”则取其音同“瞿”,意为快乐。因此,下皋俱乐亭即指位于皋县的快乐之地。 - 亭外群山翠绕檐:亭子周围有群山环绕,山色青翠,仿佛是屏风一样围绕在亭子的屋檐下。 - 看山终日坐钩帘:整日观察群山,久久不离去。钩帘
注释: 1. 亭前静坐暗闻香:在亭子前静静地坐下,可以听到阵阵的花香。 2. 活水流花入小塘:活水流动着,把花朵带入小塘。 3. 闻说个中长若此:听说这里的风景如此长久如此美丽。 4. 幽奇不独在春阳:这里的幽美与奇特不仅体现在春天阳光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仙溪陆世征活水亭的自然美景和独特魅力。首句“亭前静坐暗闻香”描绘了诗人在亭前静静地坐着,可以感受到阵阵的花香
注释: 世事纷纷,役此身,即指人世间纷扰繁杂、令人疲于奔命的事情。 林泉无计日相亲,意思是说,即使有隐居山林的打算,也是没有具体可行的办法的。 山灵应笑今归去,意思是说,山林中的神灵应该嘲笑我现在回去吧,因为我心中依旧充满了世俗的尘埃。 依旧胸中万斛尘,意思是说,我虽然暂时离开了世俗的纷争,但内心深处仍然积存着大量的世俗的杂念和烦恼。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作者对世态炎凉
【释义】: 下皋俱乐亭的扁, 烟云变幻多奇态,风月清妍无尽期。 莫道吾亭欠华彩,天然图画列阶墀。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和下皋乐亭》一诗中的一部分。全诗以“乐”为题,表达了作者对下皋乐亭美景的喜爱之情。 首句“下皋俱乐亭扁”,直接点明了这首诗的主题——下皋乐亭,同时引出了下文对乐亭美景的描写。 第二句“烟云变幻多奇态,风月清妍无尽期”,是对乐亭美景的具体描绘。这里
【注释】宣父:指孔子。逝川:流沙,喻世事无常。道体浩无边:指道家的宇宙观。渊微处:指道家的玄理。须向源头一放船:意为要领悟道家的玄理,就要从源头开始。 【赏析】这首诗是题于仙溪陆世征活水亭的,其内容主要是作者在欣赏陆世征活水亭的景色时,由景及情,抒发了对人生、宇宙的看法。首句写孔子叹息世事无常;二句说眼前道家学说无边无际;三句说道家的玄理要从源头(道的本源)开始领悟;末句说领悟到道家玄理后
《和惠安张大尹登最高峰韵二首》 绕邑谁当第一峰,兹峰独出万山中。何时麾却尘寰穴,来借岩阿半亩宫。 注释:在环绕的县城里,有谁能比这座最高的山还要高耸入云呢?这座山独自从万座山中脱颖而出。什么时候能够挥去世俗的烦恼,来到这山的幽静之处,享受半亩官邸带来的安逸。 译文:在环绕的县城里,有谁能比这座最高的山还要高耸入云呢?这座山独自从万座山中脱颖而出。什么时候能够挥去世俗的烦恼
这首诗的注释是: 下皋:地名,今属江西。 乐亭:地名,今属江西。 云山:云雾缭绕的群峦。 古人心:指诗人自己的心情。古人心,即古人之心,古人的心志。 我心:指诗人自己的内心世界。 同:一致、相同。 宠辱:富贵与贫贱。 忧患:忧愁与祸患。 真乐:真正的快乐。 谁知:谁知道。 赏析: 此诗以云山为题,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他心中真正的快乐。 首句“满目云山皆乐”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联写九龙山势郁嵯峨,翠色入帘栊爽气多。颔联是说读罢残书无一事,闲调绿绮和樵歌。颈联是说山中无事可做,只能弹琴唱歌了。尾联是说在山林中生活很清苦,但自己甘之如饴。 此题要求赏析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答案】 (1)译文:九龙山的地势郁郁葱葱、巍峨壮观,翠色渗入帘栊,使人感到清爽舒适。读完残书之后,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只好闲适地弹奏起绿绮琴弦,伴着樵夫的歌声唱起曲子来
以下是对《下皋杂咏·近日山君猛且饕》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诗句释义与翻译: 近日山君猛且饕,逾垣入屋攫牲牢。 - 注释:近日:近来。 - 译文:近几天来的山君凶猛又贪婪,翻墙进入屋内抢夺食物。 宋均不复生今世,谁遣深山灭迹逃。 - 注释:宋均:古代人名,这里指代诗人自己。 - 译文:宋均这样的古人再也不会活在今天了,是谁派遣深山隐居之人消失无踪。 赏析:
下皋俱乐亭扁 亭前无地着尘氛,云外青山山外云。 颇幸名途抽脚早,山灵犹未作移文。 注释: 1. 下皋俱乐亭扁:下皋,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南京市;俱乐亭是古代的一个亭子的名字。 2. 无地着尘氛: 没有地方留下尘埃和污垢。 3. 云外青山山外云:形容景色优美,如在云端之上。 4. 颇幸名途抽脚早:很高兴自己的名声早早就传开了。 5. 山灵犹未作移文:指山神还没有做出任何改变或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