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仲昭
【解析】 题干中“注释”“赏析”是要求,解答时要结合诗的标题、作者、注解和题目进行综合分析。 下句译文:我在这里建亭子,亭子就在九龙山的近前,人在千林紫翠间;造物主于我多有吝惜,惟应山水不与我吝啬。 【答案】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龙山脚下建了一座亭子,并写了一首诗赞美它。 首句写亭子的地理位置:开亭近对九龙山,意思是说亭子就建在靠近九龙山的地方。 颔联写亭子的地理位置:人在千林紫翠间
【注释】 下皋:即下邳,地名;俱乐亭:位于今江苏省徐州市西南。 十年失足走危途:比喻人生道路上的挫折。 天赋吾真半己芜:指天赋予人的才能中,被自己荒废和糟蹋了一半。 今日看山亭上坐:指今天登上山亭观赏风景,心情舒畅。 悠然:闲适的样子。 见真吾:恢复自己的本真。 【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坎坷曲折的感慨。首句“十年失足走危途”,以失足跌入险途为喻,形象地写出了人生道路上的艰难曲折
丽日和风雨乍过,一丘一壑足婆娑。 薄田有粟身无恙,天地私吾亦已多。 接下来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1. 首句解读:“丽日和风雨乍过,” - “丽日”,即晴朗的天气。 - “和风”和“细雨”都是自然界的气象现象,描绘了一幅和谐的景象。 - “乍过”,表示时间短暂,突出了自然现象的突然和迅速。 - 此句通过简洁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早晨。 2. 次句解读:“一丘一壑足婆娑。” -
墨竹二首为林信传赋其二笼葱翠玉擅风标,白石清泉伴寂寥。 安得伶伦裁凤管,五云深处和箫韶。 注释: 笼葱翠玉擅风标:形容墨竹的青翠之色如同葱绿的玉色,高耸的竹子是它独特的标志。 白石清泉伴寂寥:形容墨竹旁边有清澈的泉水相伴,显得更加寂静。 安得伶伦裁凤管:意思是怎样才能像古代乐官伶伦一样,用凤管乐器来演奏这美妙的音乐。 五云深处和箫韶:五云指的是天空中飘浮的五种云彩,箫韶则是指古代的一种乐器
《下皋杂咏》是明代诗人黄仲昭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该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 诗句翻译: 1. 苍松黄菊才三亩,流水柴门自一家。(苍松黄菊指的是苍翠的松树和黄色的菊花,总共只有三亩地那么大。) 2. 却悔平生都失计,坐听官鼓踏霜华。(后悔自己的一生都失去了正确的决策,只能坐着听着官鼓的声音,感受秋天的霜花。) - 注释解释: 1. “苍松黄菊”:形容景色优美,但与“三亩”相搭配
注释:海天之间,群山如云,都在仙郎的眺望咏歌之中。圣主的牛刀暂试,无须凝望紫宸宫。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为张大尹所作,表达了他对张大尹的敬仰之情。诗人以“总云峰”形容海天之间的群山,描绘出一幅壮阔的山水画卷。接着,诗人用“圣主牛刀暂试”来形容张大尹的才华出众,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来处理政务,为国家作出贡献。最后,诗人劝慰张大尹不必过于拘泥于权力的中心——紫宸宫,而是要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智慧
【注释】 下皋:地名,在今安徽六安市西北。 俱乐亭:地名,位于下皋东南。 小亭:即“俱乐亭”。 喜新开:指高兴的很,开张得早。 呼童:叫仆人。 痛:用劲地。 要(yāo):希望。 南山:指南山。 翠色:指绿的颜色。 赏析: 《下皋都乐亭》是宋朝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了作者在重游下皋都乐亭时的喜悦心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平实自然,意境清新明丽,富有生活气息
首先将这首诗的原文和译文一一对应地展示出来: 原文: 兴到展书谈舜禹,倦来拂枕卧烟霞。 个中无限悠然趣,绝胜霜台晓放衙。 译文: 兴致盎然时翻开书本谈论舜和禹,感到疲惫时便拂去枕头,躺在烟雾缭绕的山中。 心中充满无限悠然自得的乐趣,比起在霜台上清晨开始处理公务更加美妙。 我会为每一句诗句添加注释,并附上赏析: 注释: 1. 兴到展书谈舜禹:“兴到”表示兴致来了,“展书”指展开书籍阅读
【解析】 这是一首自题诗,作者通过自己的身世经历和生活情趣来表达自己与世无争的隐士情怀。首句中的“性癖”指的是性情爱好;“知”是了解、认识的意思;“情知”即指性情爱好和对世事的了解。第二句中的“只应归卧故山庐”中的“归卧”是指隐居、退隐;“故山”指旧日的山林;“庐”指茅屋。第三句中的“亦有”,意为也;“经纶事”意指处理国家大事;“朝课耕桑夕校书”中的“朝课”指早上从事农业劳动
【注释】: 百年纵酒乐天真:一生放纵喝酒,自得其乐(天真)。 荷插青山处处春:荷花插在青翠的山中,处处都是春天。 莫怪先生终日醉,乾坤谁是独醒人:不要责怪先生的终日沉醉,天地间谁能像你这样独自清醒? 【赏析】: 诗中描绘的是刘伶醉酒后的形象,他头戴高冠,身披大袍,脚穿木屐,坐在大床上,喝着醇美的酒,欣赏着他的“醉乡”,他尽情享受着他的快乐,忘却了人间的苦闷和烦恼。 这首诗通过描写刘伶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