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仲昭
【注释】 下皋:水边。杂咏:同时吟咏不同题目的诗。世途:指仕途。得丧:得失。交情:朋友间的感情。径路:小路。萧萧:风吹草木的声音。梁间双燕子,即“燕燕”,出自《诗经·小雅·斯干》。柴扃:柴门。柴门是简陋的门。 【译文】 世路上得到或失去,都看中朋友间的情谊,小路上草青青,风儿吹过发出萧萧的声音。只有梁间两只双双燕子,每年依旧飞到那个柴门上。 【赏析】 这是一首借物咏怀的诗。前两句写景
注释: 闲来事事觉从容,始信山林可养慵。 悔杀昔年成底事,红尘鞭马听朝钟。 译文: 闲暇时做事心情悠然自得,方知山林可以使人养成悠闲的心境。 后悔当年没有好好把握时机,如今只能骑着马在尘世间奔波,听着晨钟暮鼓声声入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繁忙的尘世中解脱出来,到山林中寻找宁静的生活状态。他感叹自己当初没有珍惜这个机会,现在只能在红尘中奔波,听那晨钟暮鼓。这种转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注释: 典午乾坤已莫支,一官岂为督邮辞。 壮怀激烈无由写,尽付东篱浊酒卮。 译文: 典午乾坤已经无法支撑,一个官职难道是为了做督邮而辞去。 壮怀激烈无处诉说,全部寄托于东篱下的浊酒。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全诗以典午乾坤喻国运,以督邮喻自己,以东篱浊酒喻自己的志趣。整首诗语言质朴,表达了杜甫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个人遭遇的无奈
【注释】 下皋(gāo)杂咏:指《杂咏》诗。 性与时违:指人的禀性与时代不相符,不合时宜。 世事:指世间的万事万物。 差:差错,不如意。 只合:只应如此。 桑麻:泛指农事。 看来富贵由天幸:指看来是天生的福气和运气。 传到儿孙:指福禄传给了子孙后代。 有几家:有多少家。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命运的感慨。首句“性与时违事事差”,诗人认为人的本性与世道不符,所以事事都不如人意
【释义】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听到乡民水旱苦相仍,征敛无期立取盈,而自己却叫儿子急称贷的境况,表达了对乡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征敛的不满。 【译文】 乡下百姓在水灾和旱灾中受苦,官府的赋税征收没有期限,立即就能得到满足。我也要叫我的儿子赶快借钱,这令人感到惆怅,想起了阳城的百姓。 【赏析】 这首杂咏诗描绘了乡民在水旱灾害中生活的艰辛,以及他们面对官府赋税征收时的处境。诗人通过对比乡民和自己的困境
注释:辋川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别墅,位于今陕西省蓝田县境内,以风景秀丽闻名。这首诗描绘了辋川的景色和种植的荔枝树。 译文:辋川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很少见到美景,直到我家庄上才有一段特别的风景。这里的丹荔子已经被我种下,现在已经开始结果实了,满树都被熏风吹得果实饱满,如同红色的囊袋垂下来。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写辋川的美景和种植的荔枝树,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五言律诗。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句释义、对应的译文和必要的注释: 下皋杂咏:这是一首描写山水风光的诗,其中“皋”指的是山间平坦之处或水边平缓之地。 水石阴森烟月清:形容山间的景色静谧而幽深,水石之间笼罩着阴森的气息,烟雾朦胧中,月亮显得格外明亮清澈。 山中事事可怡情:在山林之中,可以感受到各种事物都能让人心情愉悦,这可能是因为山林中的自然美景让人感到宁静和放松。
注释: 日食何须鼎肉腴,新栽杞菊已扶疏。 小池更引清溪水,春雨应添数尾鱼。 日食是指太阳被月球遮住,看不见太阳。鼎肉腴是指用鼎煮肉的油脂,这里比喻食物的丰富。小池指一个小池塘。清溪水即清水,这里指从山上流来的山泉水。春雨应添数尾鱼,是说春天的雨水会使得池塘里的鱼数量增加。 赏析: 首句“日食何须鼎肉腴”,意思是说太阳被月球遮住,不需要用鼎来煮肉,这是对自然现象的一种描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涉所作,表达了诗人在春日里散步时的心情和景象。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1. 残书读罢启房栊,散步东风遣病慵。 - “残书”指的是读完的书,“启房栊”即打开门扉,这里指诗人已经读完了书籍。 - “散步东风遣病慵”中的“东风”是指春风,春天的风,它吹拂起来让人感到舒适,也暗示了诗人心情的放松。 - “遣”在这里有消除、减轻的意思,所以诗人通过散步来消除身体的不适感。 2.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此诗前两句是说:尘世中没有一天不令人心烦意乱,我终于在山林中找到了一块清净的地方;后两句是说:我读书读得厌烦了,没有什么事情可以让我牵挂,就看着屋梁上燕子哺育新雏的景象来消磨时光。 【答案】 尘寰无日是安居(尘寰:指尘世间) 喜遂山林寄一区(寄:寄托;区:地方) 读易倦来无外事(易:这里指《易经》;外事:指世俗的事情) 闲看梁燕哺新雏(梁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