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川佳胜古来稀,犹欠吾庄一段奇。
丹荔子栽今结实,熏风满树绛囊垂。
注释:辋川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别墅,位于今陕西省蓝田县境内,以风景秀丽闻名。这首诗描绘了辋川的景色和种植的荔枝树。
译文:辋川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很少见到美景,直到我家庄上才有一段特别的风景。这里的丹荔子已经被我种下,现在已经开始结果实了,满树都被熏风吹得果实饱满,如同红色的囊袋垂下来。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写辋川的美景和种植的荔枝树,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眼光和欣赏能力。
辋川佳胜古来稀,犹欠吾庄一段奇。
丹荔子栽今结实,熏风满树绛囊垂。
注释:辋川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别墅,位于今陕西省蓝田县境内,以风景秀丽闻名。这首诗描绘了辋川的景色和种植的荔枝树。
译文:辋川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很少见到美景,直到我家庄上才有一段特别的风景。这里的丹荔子已经被我种下,现在已经开始结果实了,满树都被熏风吹得果实饱满,如同红色的囊袋垂下来。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写辋川的美景和种植的荔枝树,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眼光和欣赏能力。
解析: 1. 慧远因陶令:这里提到“慧远”和“陶令”,指的是两位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慧远是东晋时期的高僧,对佛教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而“陶令”则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名士,以清正廉洁著称。此处可能是指慧远因为陶渊明(陶令)的高洁品格而心生敬意。 2. 高名著昔时:这句诗表达了慧远对于陶渊明在古代就已建立的高洁人格的赞誉。"高名"表示极高的声誉,"昔时"表示过去的时代,整体意思是说
注释: 再经庐山东林寺又用始祖御史公韵赋六首 其一 昔年曾过此,犹记暮春时。 骢马重来日,隙驹三载期。 云闲经雨岫,花发向阳枝。 春草撩诗兴,分青入古池。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诗人回忆起过去曾经游览过这个地方,而且还记得那是在暮春时节。这句诗通过"昔年曾过此"和"犹记暮春时"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怀念之情。"犹记"一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全诗如下: ``` 再经庐山东林寺又用始祖御史公韵赋六首 其四 问道浔阳郡,诸生候几时。 未穷残日兴,仍拟复来期。 霁景酣春意,红芳间绿枝。 山中春社过,飞燕乱差池。 注释: 1. 问道浔阳郡:指的是诗人在浔阳郡(今江西九江)向当地的官员或朋友询问问题。浔阳郡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西省境内。 2. 诸生:这里指学生、学子。古代的学子们聚集在一起学习
这首诗是诗人在庐山游览时的所作,其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以下是逐句释义: 青山如有待,不改昔年时。 重到宁非幸,佳游不负期。 乱云生石罅,一鸟啭花枝。 昨夜知经雨,幽庭水满池。 注释: - 青山如有待,不改昔年时:青山仿佛有灵性,它依然保持着往日的风貌,没有改变。 - 重到宁非幸,佳游不负期:再次来到这里,我感到非常幸运,因为我已经实现了我的计划
赏雪尝新酒,空庭夜色明。 偶因公事暇,聊适片时情。 紫塞烽犹警,黄河水未平。 迂疏无寸补,空有二毛生。 注释:在大雪中赏雪品尝新酿的美酒,空庭显得格外明亮。偶然因为公务的闲暇,我姑且借这片刻的闲暇,抒发一下情感。紫塞(指边塞)上的战火仍然在警备,黄河的水还没有完全平静。自己的见识和才能都十分平庸,没有能够对国家做出任何贡献,只有两鬓已经出现了白发。 赏析:此诗是诗人在大雪纷飞之时,饮酒赏雪之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雪夜中,品茗赏雪,畅谈世事,慷慨激昂地吟咏的情景。他看到天下苍生仍受冻馁之苦,心中充满了忧虑和不安。然而他也明白,自己虽身处朝廷,却无法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因此,他的心也充满了悲愤。 首句“赏雪尝新酒”描写了诗人在雪夜里,欣赏着美景的同时,品尝着美酒的惬意。这里的“赏雪”,指的是诗人在雪景中感受到的自然之美,而“尝新酒”则是指他在品尝新酿的美酒时,感受到了生活的甜蜜。
【注释】赏雪:欣赏雪景。尝新酒:品尝新酿的美酒(喻新岁)。霜台:官署中的楼台,因台上积霜而名。散晚衙:散朝后的晚班。杯乾:饮酒尽。风劲:寒风刺骨。回春:使大地回春,即春天来临。讶:惊奇的意思。丰穰:丰收。污邪:指小人。 【赏析】这是一首咏雪的诗,诗人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绘了初冬赏雪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首联“赏雪尝新酒,霜台散晚衙”,点题
【注释】 徙(zhu移)倚:徘徊。奇胜:美景。乾坤:天地,指宇宙。霁(jì)时:雨后天晴之时。林峦:指山峦树木。含喜色:充满喜悦之情。新梧:刚长成的梧桐树。碧玉:形容颜色碧绿如玉。幽亭:幽静的亭子。事:景物。瞰(kàn看):远望。清池:清澈的水池。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庐山东林寺观赏自然景色时有感而作,抒发了他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再经庐山东林寺又用始祖御史公韵赋六首其五”
【注释】 赏雪尝新酒,同寅喜盍簪:赏雪时品尝着新酿的酒,与同僚们一同欢饮。盍(hé,合):何;盍簪,指一起饮酒,即“盍饮”之意,古代的一种风俗。 跳珠初淅淅,飞絮渐毵毵(sǎn sǎn):“跳珠”形容雪花纷纷扬扬飘落的样子,“淅淅”“飘飘”都是描写雪花下落的声音和样子。“飞絮”指飘落的柳絮。“毵”是细长下垂的意思。 高论兼今古,清歌杂笑谈:高深的议论涉及古今中外,清越的歌声掺杂着欢乐的笑谈。
【注释】赏雪尝新酒,吟风集故人:赏赏雪花,尝尝新酒,吟吟风声,聚聚旧友。岁穷虽觉凛,道合亦如春:年尾虽然觉得寒冷,然而和志同道合的人相处却如同春天。霜鬓年华迈,云扃归梦频:头发已染上白霜,岁月在流逝,但仍然常常梦见自己回到故乡。明年复今夕,未卜更相亲:明年又是一个夜晚,我们能否再次相聚呢?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大雪纷飞的晚上,和朋友们欢聚一堂,喝酒赋诗,抒发感慨之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下皋杂咏》是明代诗人黄仲昭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该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 诗句翻译: 1. 苍松黄菊才三亩,流水柴门自一家。(苍松黄菊指的是苍翠的松树和黄色的菊花,总共只有三亩地那么大。) 2. 却悔平生都失计,坐听官鼓踏霜华。(后悔自己的一生都失去了正确的决策,只能坐着听着官鼓的声音,感受秋天的霜花。) - 注释解释: 1. “苍松黄菊”:形容景色优美,但与“三亩”相搭配
【释义】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听到乡民水旱苦相仍,征敛无期立取盈,而自己却叫儿子急称贷的境况,表达了对乡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征敛的不满。 【译文】 乡下百姓在水灾和旱灾中受苦,官府的赋税征收没有期限,立即就能得到满足。我也要叫我的儿子赶快借钱,这令人感到惆怅,想起了阳城的百姓。 【赏析】 这首杂咏诗描绘了乡民在水旱灾害中生活的艰辛,以及他们面对官府赋税征收时的处境。诗人通过对比乡民和自己的困境
【注释】 下皋(gāo)杂咏:指《杂咏》诗。 性与时违:指人的禀性与时代不相符,不合时宜。 世事:指世间的万事万物。 差:差错,不如意。 只合:只应如此。 桑麻:泛指农事。 看来富贵由天幸:指看来是天生的福气和运气。 传到儿孙:指福禄传给了子孙后代。 有几家:有多少家。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命运的感慨。首句“性与时违事事差”,诗人认为人的本性与世道不符,所以事事都不如人意
以下是对《下皋杂咏·近日山君猛且饕》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诗句释义与翻译: 近日山君猛且饕,逾垣入屋攫牲牢。 - 注释:近日:近来。 - 译文:近几天来的山君凶猛又贪婪,翻墙进入屋内抢夺食物。 宋均不复生今世,谁遣深山灭迹逃。 - 注释:宋均:古代人名,这里指代诗人自己。 - 译文:宋均这样的古人再也不会活在今天了,是谁派遣深山隐居之人消失无踪。 赏析:
【注释】 下皋:水边。杂咏:同时吟咏不同题目的诗。世途:指仕途。得丧:得失。交情:朋友间的感情。径路:小路。萧萧:风吹草木的声音。梁间双燕子,即“燕燕”,出自《诗经·小雅·斯干》。柴扃:柴门。柴门是简陋的门。 【译文】 世路上得到或失去,都看中朋友间的情谊,小路上草青青,风儿吹过发出萧萧的声音。只有梁间两只双双燕子,每年依旧飞到那个柴门上。 【赏析】 这是一首借物咏怀的诗。前两句写景
【解析】 这是一首自题诗,作者通过自己的身世经历和生活情趣来表达自己与世无争的隐士情怀。首句中的“性癖”指的是性情爱好;“知”是了解、认识的意思;“情知”即指性情爱好和对世事的了解。第二句中的“只应归卧故山庐”中的“归卧”是指隐居、退隐;“故山”指旧日的山林;“庐”指茅屋。第三句中的“亦有”,意为也;“经纶事”意指处理国家大事;“朝课耕桑夕校书”中的“朝课”指早上从事农业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