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仲昭
寿姊夫林君并姊氏七十 其二 同胞犹幸两人存,姊已稀年弟六旬。 献寿末由倾绿醑,空馀清梦到家频。 注释: ①姊妹同生,故云同胞。 ②“犹幸”二句:说姊妹都还活着。 ③“献寿”二句:说没有机会为姐姐祝寿了。 赏析: 《寿姊夫林君并姊氏七十》共二首,这是第一首。这首诗是写自己和姐妹们同享天伦之乐的情景。诗的前两句,诗人以亲切的语言写出与亲人们欢聚的盛情,后两句抒发自己不能参加寿宴的遗憾之情。
【注释】: 易戒履霜防渐长,于今三度见坚冰。腐儒无识空忧叹,自有伊周赞五行。 译文:易经告诫我们,要警惕小的征兆,防止其发展成大的问题。直到现在,我看到了三次坚固的冰层。那些没有见识的读书人只会徒增自己的忧愁感叹。然而,有像伊尹和周公这样的贤人,他们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使得五行得到和谐运转。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元日(正月初一)对易经“履霜坚冰至”的感悟。易经中,履霜坚冰至
残冬两度冰凝水,今日三阳水又冰。 闻说苍生多冻馁,不知阳气几时行? 注释:残冬意味着去年冬天还没有完全过去,这里特指去年冬季两次降下冰霜。三阳是指春季的三个节气,分别代表立春、雨水和惊蛰。水又冰意味着春天的水再次结冰。苍生泛指百姓,冻馁表示因寒冷而挨饿受冻。这首诗通过对比描绘了自然景象的变化,同时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状况的关切
注释:春天已经过去了十天了,一场春雨让万棵树都变成了冰。什么时候才能放晴,让春天的景色出现在人间呢?我打算在花旁柳下,闲适地散步。 赏析:这首诗是陆宪元在大年初一写的即景诗。首句写春天已过旬日,次句写春雨让万树都成了冰,第三句问何时才能放晴,让春天的景色出现在人间呢?尾句点明自己打算在花旁柳下,闲适地散步。全诗表达了诗人盼望春天早日来临的心情
注释: 雨声在除夕响起,泠泠作响。 新春伊始,乾坤一片冰天雪地。 我准备起床去向老尧夫打听时局,北方的风气是否真的向南流。 译文: 在除夕夜,雨声叮咚作响,整个天地仿佛被冰雪覆盖。 新年伊始,整个世界都变成了冰天雪地。 我想起来向尧夫老翁询问国家大事,看他是否认为北方的风气已经南移到南方了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神农品第列佳蔬,一种清香风味殊”“冰蘖知君恒自励”是说芹菜的种植过程,“应不羡甘腴”是说芹菜的味道鲜美,不需羡慕其他食物。 【答案】 译文: 芹菜的生长需要经过选择、育苗、移栽等几个阶段,才能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佳肴美味。这种蔬菜具有独特的清香味道,不同凡响。它生长在寒冬里,经受住严寒和冰雹的摧残,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这是君子应该具备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注释】 柔丛:紫菜,又称“紫英”,是水生植物,生长在浅海里。蹙(cuì):皱缩。历尽冰霜:经受过严寒的侵袭。清绝味:指紫菜的味道鲜美。嚼来满鼻散芳辛:形容紫菜吃起来味道鲜美。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紫菜的诗。 首句以紫罗纹喻紫菜之细长,次句写紫菜虽经严冬而仍然生机盎然、欣欣向荣。三、四两句写紫菜的滋味:既清又香。“清”是说味道不腥不臭,没有其他海味的咸味;“绝”是说味道特别鲜美,与众不同
《明妃词六首·其三》的原文如下: 长拟承恩老汉宫,谁知骑马出秦中。 只缘命薄应无怨,圣主何须杀画工。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明妃词六首·其三》是明朝黄仲昭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宫女的同情和怜悯,以及对皇帝不公的行为的不满。 “长拟承恩老汉宫”一句,诗人设想自己在宫中受宠的情况,表达出自己渴望得到皇帝宠爱的愿望。然而,“谁知骑马出秦中”又突然转折
【注释】下皋:地名,在今河南邓州西南。杂咏:即《杂诗》,乐府诗题,多写个人感慨或世情。山庄:指隐居之所。谁道:谁说。不繁华:并非不兴旺。桃李:比喻贤人;也指花木。逢春:遇到春天。着花:开花。秋至:秋深之时。未应:未必。全落莫:全部凋零、败落。芙蓉:荷花,一种水生植物。抽芽:发芽,长出新芽。 【赏析】这首诗的大意是说:山庄虽然不是繁华之地,但桃李却能逢春而盛开。到了秋天,它未必会完全凋零
【注释】 淳风:指唐玄宗开元年间的文风。 深探性命:深入探索生命和宇宙的道理。着微言:著书立说,阐述精微的道理。 当年:指老子本人。 不授:不给传授。关门尹:指司马谈。 谁知:谁知道。 【赏析】 此诗是作者对唐代古文运动的评论,表达了对古文运动的评价。首句“叹息淳风日已沦”,叹息的是唐玄宗时期的文风已经衰落了,这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文风的失望之情。第二句“深探性命著微言”,表示自己深入探讨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