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廷用
【注释】 寅卿:作者的字。赵柱野:作者的朋友。倚□:原作“倚”误写,当为“柱”。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描绘的是一幅水仙花图画。诗人在画上题下此诗,表达了他对水仙花的喜爱之情。首联两句是说自从黄庭坚(山谷)以来,又见到赵师秀新题的水仙花图。次联两句是说在画上水仙花盛开时,香气四溢,使人陶醉;而那美丽的水仙花又在何处呢?末联是说在画上的水仙花中,自己寻找春天的踪迹,但找不到了。
【注释】: 1、醉翁亭古梅——指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描绘的“杂花乱树,蒙络摇缀,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春冬之交,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日薄于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曙。 2、当轩酌酒酹花神——在庭院中摆设了美酒,向梅花神祭奠。 3、愿得年年对此辰——希望每年都能在这个时候(即春天)赏梅。 4、莫就开时看早暮——不要在梅花初开的时候(即早春)欣赏它的美丽,不要在盛开时观赏它(因花开时间很短)。 5
醉翁亭古梅席上口占 注释: - 醉翁亭:指欧阳修的酒宴之地,欧阳修曾在此地饮酒作乐。 - 谁:指山僧。 - 植:种植。 - 罗浮树:指欧阳修在罗浮山(位于广东)种植的古树。 - 一问:询问。 - 不记年:不记得种树的具体时间。 - 若使:假使。 - 尝:曾经。 - 今人:现代人。 - 遮莫:即使。 赏析: 这首诗是欧阳修在一次宴会时即兴创作的。他用“醉翁亭古梅”这一主题
醉翁亭是欧阳修任太守时建造的一座亭子,欧阳修很喜欢这个地方。他经常在酒醉后来到亭中赏景作诗。 欧阳修曾写过一首名为《戏答元珍》的七绝,其中有“文章太守府,水石园林春”句。这里的“文章太守”指的就是欧阳修。 这首诗是诗人在一次酒后即兴所作,用笔轻灵,语言清新,富有哲理。 首句写梅花虽苦入诗人的口,但却不妨碍诗人的兴致。次句写梅花与雪同为春天之物,却有不同之处:雪只是洁白一片,而梅花却能结出果实。三
【注释】 1. 孙太守:指晋人孙绰,他曾在环庄上种下芙蓉,并写《游西池》诗。 2. 山公(孙绰):即孙绰,字兴公,曾任吴国内史,后任豫章太守。他经常醉酒于习家池中,有时醉卧池边,有时骑马而行。 3. 接䍠(jué):一种长条的竹制乐器。 4. 高山流水:指知音,也借指乐曲。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孙绰在环庄上赏花、饮酒和弹琴的情景。首句点题;二句写孙绰在习家池上醉酒,骑马而行
醉翁亭古梅席上口占 绛蒂黄中香气浮,花开五数恊中畴。 君王若喜调商鼎,移向上林玉槛头。 注释:绛红色的花蒂黄色的花蕊,散发出阵阵芬芳,盛开的花朵共有五个花瓣。假如君王喜欢这种花,我会将它调到宫中去,让它在白玉栏杆旁开放。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一次宴席上即兴创作的。他的才华和对梅花的喜爱得到了在场宾客的认可。他以梅花为题,赞美了梅花的美,也表达了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诗句内容和形式进行分析评价”,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艺术手法、思想情感等。此诗写于作者被贬后,诗人借芙蓉比喻自己清高绝俗的品格,表现了自己不随波逐流、坚持操守的气节。 孙太守环山庄上对芙蓉:孙太守(即孙洙)在环庄的山上对着荷花说。环庄山: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西营乡境内
孙太守环山庄上对芙蓉 春风娇艳令人欢,若教植此沉香北,也得君王带笑看。 注释翻译与赏析: - 诗句解读:“自昔名花羡牡丹,春风娇艳令人欢。” 黄廷用通过比较牡丹的娇艳和其它花朵,表达了自己对牡丹的赞美。牡丹以其艳丽和高贵而闻名,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 译文:自古人们就羡慕美丽的牡丹,它的娇艳使得春风都变得美好,令人感到愉悦。 - 诗句解读:“若教植此沉香北,也得君王带笑看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即可。如“春台偃蹇数朝枝”的意思是:春天的梅花,像一位高傲的贵妇人,在亭子席上,几经风雪的洗礼,依然保持着冰清玉洁的姿态; “向晚不知何处笛”的意思是:傍晚时分,不知道是谁吹起了笛子; “一声忽动故园思”的意思是:那笛声忽然勾起了我浓浓的思乡之情。赏析时注意要围绕以上关键词进行。 【答案】
. 纵是虎头尽不成,龙麟盘郁数枝横。 注释:即使再高的虎头也比不上,有如龙鳞盘郁的几枝梅树横斜而生。 赏析:这句诗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梅花的美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2. 更斟雪酒孤芳共,东望海云片月生。 注释:更加斟满了雪一般的酒,与梅花共同享受这难得的时光。望着东方海面上的云彩和天空中的月亮,心中充满了感慨。 赏析:这句诗通过饮酒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