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公每醉习家池,倒著接䍠马上骑。
花月故留归未得,高山流水自应知。

【注释】

  1. 孙太守:指晋人孙绰,他曾在环庄上种下芙蓉,并写《游西池》诗。
  2. 山公(孙绰):即孙绰,字兴公,曾任吴国内史,后任豫章太守。他经常醉酒于习家池中,有时醉卧池边,有时骑马而行。
  3. 接䍠(jué):一种长条的竹制乐器。
  4. 高山流水:指知音,也借指乐曲。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孙绰在环庄上赏花、饮酒和弹琴的情景。首句点题;二句写孙绰在习家池上醉酒,骑马而行;三句写孙绰因醉未能归去;末句写孙绰自感知音难觅,感慨自己有才华却无人赏识。
    “孙太守环山庄上对芙蓉”一句,诗人直接点出孙绰在环庄赏花。环庄是孙绰所建,芙蓉是其种植,因此孙绰常来环庄赏花。“环庄”,即今河南开封西北的封丘县城南的封丘故城,为东汉初年封国旧地,汉献帝时封为“封丘侯”,故称“环庄”。这里用一个“庄”字,将一个古迹与一位历史人物巧妙地联系起来了。
    “山公每醉习家池,倒著接䍠马上骑”。孙绰喜欢骑马,他在习家池边醉卧,有时甚至倒着骑在马上,十分潇洒自在。
    “花月故留归未得,高山流水自应知。”这句诗表面上是说孙绰因醉而没能回去,实际上却是说自己虽然才华横溢,但可惜无人赏识,就像那高山流水,虽然美妙动听,却没有知音一样。这里的“知音”并不是指真正能理解他的人,而是他自己的一种自比。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诗人通过描写孙绰在环庄上赏花、饮酒和弹琴等生活情景,表达了他对知音难求的无奈和感慨之情。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形象生动鲜明,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