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仲
诗句解析 - “立春”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到来时的自然景色和作者内心感受的诗。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春季之初,标志着冬天的结束和春天的到来。 - “寂寂山居睡正醒” :描述了一个宁静的山居生活,诗人正在睡觉,突然被大自然的声音唤醒,这里的"寂寂"形容环境的静谧,而"土牛鞭动万山青"则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暗示着生机与活力。 - “心闲有酒不知醉” :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平和,他虽无酒相伴
【解析】 “九十一”“九十”是虚指,实数为九十九。“一度春花开”是说九十岁的老翁像春天一样生机勃勃。“花开”是比喻,形容九十岁老人精神饱满、身体健康。“铁杖何曾点地来”是说八十多岁的人拄着拐杖走不动了。 【答案】 寿刘别驾尊翁九十有一 九十一岁人,九十一春开。春花开九十一,九十一春花开。九十一春花开,九十一花春开。 春花开九十一,九十一花如春。九十一花如春,九十一花春。九十一岁人,九十一花春。
【注释】 甲戌: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应和韵:应声作诗。梁应和:诗人的朋友。阁寒衣:把冬天的衣服收起来。人到衰年酒盏知:人到晚年,知道饮酒的乐趣了。 稚子:小孩儿。夜深:深夜。还听镜:在深夜里照着镜子。老:指作者自己。春到:春天到来。漫裁诗:随便地写诗。 百千好事了不得,六十齐头老敢辞:许多事情不能做,就不如六十岁的人不着急。斗柄:北斗七星
和梁公齐见寄韵三首 野外闲居我爱亲,庙堂无分敢尤人。 吟坛老将须吾子,碧水游翁还此身。 杯酒不离沧海月,蓑衣长带暮山云。 人生但得长无事,不是神仙亦是神。 注释: 1. 野外闲居我爱亲:在野外的空闲之地,我热爱亲情。 2. 庙堂无分敢尤人:在朝廷中无法参与政事,不敢对他人指手画脚。 3. 吟坛老将须吾子:我在诗歌领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4. 碧水游翁还此身
象州写怀二首 一片荒山锁瘴烟,黄茅千里断还连。 蛇蟠古洞潭生毒,蚓结春沙水似涎。 鼓角喧天人送鬼,松灯照屋夜防蚿。 自怜老子何为者?共对荒凉过老年。 注释: 1. 荒山:荒芜的山野。 2. 瘴烟:指瘴气弥漫的烟雾,这里形容山野被瘴气笼罩的景象。 3. 黄茅:黄色的茅草,这里指山野中的茅草。 4. 断还连:形容黄茅之间参差不齐,有的断开,有的连接。 5. 蛇蟠:形容蛇弯曲盘旋的样子。 6. 古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畋的作品,名为《象州写怀二首》。下面是对每句的翻译和赏析: 古城荒莽枕沧洲,地僻天高草木愁。 - 译文:古城荒凉、荒芜,坐落在宽广而偏僻的海边,天地广阔但显得孤独凄凉。 注释:古城,指象州城;荒莽,指城池被草木覆盖,显得破败不堪;沧洲,指海边;地僻天高,形容象州地理位置偏远,天地空旷;草木愁,指周围环境荒凉,给人一种萧条的感觉。 赏析
山梅带雪映山亭,我爱梅馨雪亦馨。 光景几何期月过,酒杯不放片时醒。 莺儿过腊声先变,柳□随春眼欲青。 老矣痴愚无用世,几年奔走为虚名。 注释: 甲戌除夕和梁应和韵四首(选段) 山梅:指山上的梅花。映山亭:在山上建造的亭子,用来欣赏山中的美景。我爱梅馨:我喜欢梅花的香气。雪亦馨:雪也有香味。 光景几何:意思是时间过得很快。期月过:等待月亮过去。杯不饮:不想喝下酒。片时醒:短暂的清醒。 莺儿
寓象州九日二首 西风吹鬓落尘沙,偶向天涯漫忆家。 九日登高凭绿酒,一年归兴负黄花。 爱名偶尔同陶令,落帽忘怀想孟嘉。 乘兴却忘人老大,贪看山水不知遐。 注释: 西风吹鬓落尘沙,偶向天涯漫忆家。 秋风劲吹着发丝,使鬓发飘落于尘土之中,我偶然间想起了远方的家园。 九日登高凭绿酒,一年归兴负黄花。 在重阳节登高饮宴之时,我满怀归乡之情,却又因未能如愿而深感遗憾。 爱名偶尔同陶令,落帽忘怀想孟嘉。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的《甲戌除夕和梁应和韵四首》之一。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以及相应的译文: 山堂人老夜灯辉,坐觉风寒酒力微。 注释:山堂(指作者所居之宅),夜晚灯光明亮,年岁已高,感到身体寒冷,但酒意尚存。 守岁客喧催急鼓,贺正人起换新衣。 注释:守岁(即除夕)时,家中客人喧闹不断,催促着敲响紧急的鼓声来驱赶寒气;新年到来之际,人们纷纷起床更换新衣庆祝。 门前好事鹊迎客,屋角晚晴蛛吐丝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在甲戌年除夕之夜所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屠苏饮罢客迟回,旧事新怀百未开。 注释:屠苏酒喝完之后,客人迟迟没有离去。旧时的事情和现在的想法很多,但没有全部展开。 赏析: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通过描绘屠苏酒的情景,引出了作者对未来生活的展望。 2. 坐到子时留不住,便添寅月送将来。 注释:等到子时(晚上11点到凌晨1点)已经无法挽留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