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荒山锁瘴烟,黄茅千里断还连。
蛇蟠古洞潭生毒,蚓结春沙水似涎。
鼓角喧天人送鬼,松灯照屋夜防蚿。
自怜老子何为者,共对荒凉过老年。
象州写怀二首
一片荒山锁瘴烟,黄茅千里断还连。
蛇蟠古洞潭生毒,蚓结春沙水似涎。
鼓角喧天人送鬼,松灯照屋夜防蚿。
自怜老子何为者?共对荒凉过老年。
注释:
- 荒山:荒芜的山野。
- 瘴烟:指瘴气弥漫的烟雾,这里形容山野被瘴气笼罩的景象。
- 黄茅:黄色的茅草,这里指山野中的茅草。
- 断还连:形容黄茅之间参差不齐,有的断开,有的连接。
- 蛇蟠:形容蛇弯曲盘旋的样子。
- 古洞:古老的山洞。
- 潭生毒:指潭水中有毒质,令人感到恐惧。
- 蚓(yǐng)结:蚯蚓在土壤中蠕动留下的痕迹,这里用来比喻春沙上黏液的痕迹。
- 水似涎:水流动时像口水一般粘稠。
- 鼓角:古代战鼓和号角。
- 人送鬼:形容人们惊恐不安地送走鬼怪的景象。
- 松灯:用松木制成的灯笼或油灯。
- 夜防蚿(wěi):夜晚警惕蜈蚣。蚿是一种有毒的昆虫。
- 自怜:自我怜悯,这里指诗人对自己的处境感到悲哀。
- 何为者:做什么事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象州(今广西象州县)写的作品,表达了他对当地自然环境的感受和内心的情感体验。
第一句“一片荒山锁瘴烟,黄茅千里断还连”描绘了诗人所见的荒山景象。这里的“荒山”指的是荒芜的山野,被瘴气笼罩,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而“黄茅千里断还连”则形象地描述了黄茅之间的错综复杂,有的断开,有的连接,形成了一种连绵不断的画面。这两句通过对荒山和黄茅的描述,展现了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
第二句“蛇蟠古洞潭生毒,蚓结春沙水似涎”进一步描绘了当地的环境。这里的“蛇蟠古洞”形象地表达了山洞中的蛇蜿蜒盘旋的样子,给人以神秘而恐怖的感觉;而“蚓结春沙水似涎”则通过蚯蚓在土壤中蠕动留下的痕迹,形象地描绘了春沙上的黏液状水流,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接下来两句“鼓角喧天人送鬼,松灯照屋夜防蚿”描写了诗人所处的环境氛围。这里的“鼓角喧天人送鬼”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在惊恐中送走鬼怪的情景,暗示了当地可能存在某种不祥之兆或危险。而“松灯照屋夜防蚿”则通过松灯在夜晚照亮房屋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未知的恐惧和对安全的渴望。
最后一句“自怜老子何为者?共对荒凉过老年”则是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这里的“老子何为者”可以理解为诗人在感叹自己为何来到此地,感到无所适从;而“共对荒凉过老年”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人生老去的无奈和感慨。整首诗通过对象州自然环境的描绘和对诗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幅荒凉而神秘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