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年方五十,拜职地官曹。
面目尘埃染,心神会计劳。
效忠期犬马,爱国惜脂膏。
借问东南客,漕兵卖布袍。

诗题: 到官

译文:
到了五十岁,开始担任地官曹的职位。
面容因尘土而显得污秽,内心却充满了计算和忧虑。
忠诚如同犬马一般,爱国之心如同珍惜脂膏。
向东南来的旅客打听,漕兵正在卖布袍。


注释:

  1. 行年方五十:行走了整整五十年,这里指作者到达五十岁的年纪。
  2. 拜职地官曹:接受任命,开始在地方官府中任职。
  3. 面目尘埃染:形容由于公务繁忙,脸上沾满了尘埃。
  4. 心神会计劳:心思被公务所困扰,劳累不堪。
  5. 效忠期犬马:表达对国家忠诚,愿意像犬马一样为国家效劳。
  6. 爱国惜脂膏:比喻爱惜国家的财富,就像爱惜自己的脂膏(比喻珍贵的资源)。
  7. 借问东南客:向来自东南地区的客人询问情况。
  8. 漕兵卖布袍:漕运的士兵因为生活所需而出售他们仅有的衣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反映作者到官初期心境的五言绝句。首二句直接点明作者已步入人生的一个阶段——五十岁初到官署。接下来的四句,描绘了他初入官场的生活状态及心理活动。“面目尘埃染”形象地表达了他的辛勤和辛苦;“心神会计劳”则体现了他为国为民工作的辛劳与焦虑。这两句诗通过生动的对比,展现了一个官员在职责面前的真实面貌和内心的纠结。

接下来的两句则是对个人忠诚与爱国情怀的抒发。诗人把对国家的忠诚比作犬马之忠诚,把爱国家比作珍视自己的脂膏,表现出他对国家深深的热爱和责任感。这种强烈的情感不仅体现在言语上,也渗透在整首诗的基调中。

“借问东南客”一句引出了诗人对漕运士兵生活的同情与关注。漕运士兵因生活所需而不得不卖掉衣物,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艰苦与不公。这不仅仅是对外在现实的描述,更是对内忧外患时期民生疾苦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述和对个人情感的体验,传达出一位官员在初入仕途时的内心世界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简洁的文字,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展现了其高尚的情操和深沉的家国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