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荒莽枕沧洲,地僻天高草木愁。
老吏短衣迎马首,蛮郎赤脚拜沙头。
逢春乱鸟啼无断,傍午岚烟湿未收。
抚景独怜衰病久,不胜憔悴海天陬。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畋的作品,名为《象州写怀二首》。下面是对每句的翻译和赏析:
古城荒莽枕沧洲,地僻天高草木愁。
- 译文:古城荒凉、荒芜,坐落在宽广而偏僻的海边,天地广阔但显得孤独凄凉。
注释:古城,指象州城;荒莽,指城池被草木覆盖,显得破败不堪;沧洲,指海边;地僻天高,形容象州地理位置偏远,天地空旷;草木愁,指周围环境荒凉,给人一种萧条的感觉。
赏析:首句“古城荒莽枕沧洲”描绘了象州城的荒凉景象,给人一种孤独、凄凉的感觉。次句“地僻天高草木愁”则进一步强调了象州城地理位置的偏僻与空旷,以及周边环境的荒凉。这两句诗通过对古城、荒野、草木等元素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苍凉、悲凉的氛围。
老吏短衣迎马首,蛮郎赤脚拜沙头。
- 译文:老官吏穿着破旧的衣服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蛮族的年轻人赤脚踏在沙滩上恭敬地行礼。
注释:老吏,指年老的官员或官吏;短衣,指旧时官服或便装;马首,指马匹的头部;蛮郎,指少数民族的青年男子;赤脚,指光着脚;拜沙头,指在沙滩上行礼。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描述老官吏和蛮族青年的外貌和行为,展现了当地人民的热情好客和尊重客人的态度。同时,也反映了象州作为一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其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的独特之处。
逢春乱鸟啼无断,傍午岚烟湿未收。
- 译文:每到春天,鸟儿在树林中乱飞乱叫,直到日落时分才逐渐安静下来;到了中午时分,周围的山岚烟雾弥漫,仿佛还未散去。
注释:逢春,指每年的春天;乱鸟啼,指鸟儿在树上或树枝间乱飞乱叫;无断,表示声音一直持续到日落;傍午,指中午时分;岚烟,指山中的烟雾。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赞美。其中,乱鸟啼鸣和山岚烟雾的描绘,既体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特点,又增添了诗作的艺术魅力。
抚景独怜衰病久,不胜憔悴海天陬。
- 译文:面对这样的景色,我不禁感叹自己的衰老和疾病,已经很久没有好好生活了,如今只能独自忍受着身体的疲惫和心灵的憔悴。
注释:抚景,意为欣赏风景;独怜,表示独自感到怜惜;衰病久,指身体衰老和疾病缠身已久;不胜憔悴,指因身体虚弱和心灵疲惫而感到憔悴;海天陬,指遥远的海洋和天空边缘的地方。
赏析:最后一句“独怜衰病久,不胜憔悴海天陬”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担忧以及对生活的无奈感。这种情感的表达,既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种深沉的情感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