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信孺
【注释】 三城:指长江上游的重庆、宜昌、万州等城市,古称“三巴”,是兵家必争之地。郁相望:指连绵不绝。千里江:指长江,长千里。蛮獠:指少数民族。传闻亦胆破:听说后也感到害怕。从知:知道。岭外:指四川、贵州一带,为蜀地之北边。金汤:坚固的屏障。 【译文】 三座城池不断相互望,千里长江地势多么渺茫? 听说了这些传闻也胆破,知道这里真是蜀地的屏障。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在永州时所作
注释: 石屏堂:在今云南石屏县,有一座石屏山。 月峡:即月亮峡。 玉液池:指玉龙雪山下的雪水。 彩舟:彩色的船。 荒台:已毁坏的旧台子。 相问:相互询问。 野草无言日自西:指草木无人理睬,太阳自然就向西沉去,暗喻国势衰败,人心思变。 赏析: 这首诗写石屏堂的景色和历史。首句写月峡与玉液池的风光,二句写彩舟争胜出宫门的情景。三、四句写荒台今日无人问津,日色自西下,暗喻国破家亡之悲。全诗意境开阔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南山山北北山南,一洞中分路口三。 飞鹤叫云声自远,懒龙悭雨睡方酣。 襄公淡墨留苍壁,太史高风拂翠岚。 百尺岩前清绝处,道人先我著茅庵。 诗句译文: 南山的北面是北山,北山的南面也是北山,中间被一个山洞分隔开,形成了三个路口。 飞鹤的叫声从远处传来,懒洋洋的龙在雨中睡着,正在享受着雨水带来的凉爽。 襄公用淡墨描绘了苍壁上的风景
【注释】: 禺山:即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是广州的别称。番山:即番禹(今广东省广州市),是广州的别称。陂陀:指水波、水纹,引申为地势不平的地方。升堂:登上殿堂。丝竹:弦乐器和管乐器的总称,泛指音乐。沉香:指沉香木,一种香料。阑干:即横木栏杆,用来保护人的安全。赏析:此诗描绘了番禺(即广州)昔日的景象,以及如今的变化。开头两句“禺山何事作番山,空有陂陀迹已漫”,表达了对过去番禺地位的怀念
【注】龙隐岩:相传晋人王子敬曾居此处。 爱山那惜走千回,生怕前驱后骑催。石上参差鳞甲动,眼中在处画图开。 骖鸾未办乘风去,浮鹢何妨载雨来。人事百年俱变灭,只应题字不尘埃。 【注释】 1. 爱山那(nà)惜:吝惜。 2. 石上:指岩石上的苔藓。 3. 参差:形容龙鳞的错落有致。 4. 眼:目光。 5. 骖鸾:传说中驾祥云而飞的神马。 6. 浮鹢(yì):古代传说中一种能载人飞行的鸟。 7. 人事
注释: 1. 番山:即指今四川省境内的峨眉山。 2. 城根:城墙根部,泛指城市。 3. 片石:一小块石头。 4. 图记:地图和文字说明。 5. 考国初:研究国家初年的情况。 6. 识:认识。 7. 清虚:清澈空旷的地方。 8. 赏析:这首诗写作者对四川峨眉山的向往之情。首句“番山”是实,第二句“城根片石久模糊”是虚,第三句“图记应须考国初”是虚,第四句“欲识番山真面目”则是实写
【注】任嚣:西汉时人,曾封为南越王。 五言:古体诗歌有四言、五言、七言等不同格式,这里所选的是五言诗。 汉家符:汉家的符印。汉代的符印上刻有“皇帝行玺”、“御印”字样。 忍死:忍受死亡的痛苦。 朝台:朝廷。 百尺:形容楼极高。 荒城:荒凉的城市,指被废弃不用的城市。 旧规模:过去的规模和样式。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对古代人物的一种批评态度,认为古代的人虽然有高才大略,但有时也会做出一些愚蠢的事情
诗句释义: 不用穷探费杖藜,隐然林壑挟城陴。 曾遵月洞千岩上,更着云崖一段奇。 拂拭轩窗容俎豆,发挥泉石借声诗。 瞿昙颇似知人意,已约梅花带雪移。 译文: 不必深究山中隐秘之处,自然景致已经环绕城市。曾经攀登月牙般的山崖,更欣赏云中的悬崖之奇。擦拭窗台以容纳菜肴和酒器,发挥山水之美来创作诗歌。瞿昙似乎理解我的心意,已经约定在梅花盛开时一起赏梅。 赏析:
【注释】 题龙隐岩:题咏龙隐岩。 鱼尾霞:指云彩的尾部。 半溪花:一半流水,一半花。 武陵洞:武陵县有武陵洞。 苕水家:苕水,即苕溪。泛宅如浮苕水家:泛舟于湖中,犹如在苕溪泛舟。 嵌空:石崖上凹下的部分,形成洞穴,称为嵌空。 峭绝不容车:陡峻得连车子都不能通过。 道人:修行者。辛苦经云水:艰苦地经过风雨云雾。 成塔:建佛塔。劫沙:佛教语。指劫数之末,世界毁灭。 【译文】 雨脚刚刚停歇
【注释】 □(xié):花名。红紫:指牡丹、芍药,都是红色的花卉,这里泛指春天的花卉。 怨春园:指怨春光易逝。怨,怨恨;怨春意易逝,即感叹春光易逝。 瓶中:指花瓶里插着花朵。 还从檐上看:指从屋檐上看,即远观。 赏析: 这首诗是写景的佳作,作者通过写自己对花的喜爱之情及远观之趣,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热爱的情感,以及对于美好事物追求的精神风貌。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