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隆阿
【注释】 九日 —— 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松峰寺 —— 在今浙江天台县。相传晋高僧慧理曾于此山建寺修行。 东山晚眺 —— 指从东面的山眺望。 萧萧 —— 形容落叶声。 天澄 —— 天空晴朗。 群籁 —— 各种自然声响。 蹉跎 —— 虚度时光之意。 【赏析】 此诗是作者重阳日登天台东山所作,表达了诗人面对秋山和落叶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年华易逝的感叹。 全诗以“九日登松峰寺东山晚眺”起句
红叶 青帘犹记挂前村,红杏花开引蝶魂。 向日胭脂夸紫塞,今朝富贵艳朱门。 枝迎晚照初无影,叶染青霜忽有痕。 锦片前程云作锦,乘槎欲拟访天孙。 译文: 在青石板铺就的门楣下,我还记得那曾经挂在门前的红叶。当红杏花盛开时,蝴蝶也被吸引而来。太阳落山后,胭脂般的色彩依然鲜艳夺目。今天,这些叶子已经变成了红色,显得更加珍贵。它们在傍晚的阳光下毫无影子,但在清晨的霜气中却留下了痕迹。就像一片红色的云彩
诗句解析与翻译: 1. “鸣春好鸟语双双” - “鸣春”指春天里鸟儿的叫声。 - “好鸟”通常指鸟类中的优秀品种,这里特指那些善于唱歌的鸟儿。 - “语双双”形容鸟儿们相互交谈,声音和谐。 - 译文:春天里,鸟儿欢快地鸣叫,彼此交流着。 2. “又听晨钟向晓撞” - “又听”表示再次听到某种声音或活动。 - “晨钟”指的是早晨的钟声。 - “向晓撞”形象地描绘了钟声在清晨时分响起的情景。 -
诗句释义及赏析 受戒何须读楞严,情多或许脱尘凡。 - 受戒何须读楞严:这一句意味着在修行或者学习的过程中,不需要过度依赖某些特定的经典或书籍,如《楞严经》等佛教经文。"受戒"在这里可能指的是通过某种方式获取某种资格或能力,而"读楞严"则表示对特定经典或文献的研读与学习。这里强调的是修行者应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实践去探索和理解佛法。 - 情多或许脱尘凡:这句话可能是在说,如果一个人过于执着于情感
独不见 凉雨虽寒不成霰,乱丝虽织不成绢。 译文:即使是凉雨虽然寒冷,也无法凝聚成雪珠;即使是乱丝虽然编织,也无法成为丝绸。 注释:霰,指雪珠。绢,指丝绸。 赏析: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雪珠”比喻为“乱丝”,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于爱情的无奈和执着。 第二联:征妇岁岁望征夫,已去光阴如流电。 译文:妻子每年都期盼丈夫归来,可是丈夫已经离去,时间就像流电一样飞逝。 注释:已去
注释: 一架荼蘼花蔓长,轻盈摇曳晚风香。 折来暂供花瓶养,好待明朝助晓妆。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荼蘼(一种花)的美丽和香气,以及它给人们带来的愉悦。诗中的关键词有“荼蘼”、“晚风”、 “折来”等,通过这些词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茶蘼的喜爱和欣赏之情。 “一架荼蘼引蔓长”,描绘了荼蘼花的繁盛景象。荼蘼花开时,一簇簇花朵挂满枝头,如同架起的一座座绿色长廊,令人陶醉。这句诗运用比喻的手法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远别离》。诗的前四句写送别,后六句写思妇对丈夫的怀念。 赏析: 此诗是李白送别妻子时所作。首四句写春日送别,五、六句写思念之情。七、八句写对丈夫归来的期待。最后两句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牵挂和思念。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 注释与译文: - 春风骀荡杨飞花(春意盎然,柳絮飞舞):春天里,微风吹拂,杨树的柳絮在空中飘舞。 - 怒马驰骋人离家(在骏马的驱使下,离开家乡)
春闺曲 花风有信盼花辰,羯鼓催花不厌频。 待到花开转惆怅,来朝花谢又愁人。 注释: 1. 花风有信盼花辰:春天的风吹来了花朵的消息,期待着花开的日子。 2. 羯鼓催花不厌频:羯鼓的声音催促着花朵开放,不停地弹奏。 3. 待到花开转惆怅:当花朵盛开时,人们会感到惆怅和失落。 4. 来朝花谢又愁人:明天早晨,花朵凋谢,又会让人感到忧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人们对花朵的感情
书斋小景 偷闲逐日理诗瓢,雅托名花慰寂寥。 浓绿酣红我兼取,阶前补种美人蕉。 注释:我在闲暇时整理着日常的诗歌,用诗瓢来寄托自己的感情。我以名花来安慰自己内心的寂寞。我将鲜艳的红色和绿色都采撷下来,作为我的诗稿的装饰。在台阶前补种了一株美人蕉。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诗人在闲暇之余,整理诗歌的过程。他在诗瓢中寄托了自己的感情,将名花作为慰藉,将鲜艳的红色和绿色采撷下来作为自己的诗稿的装饰
【诗句注释】 事不从心大半乖:事情没有按心意去进行,大多不合心意。 随机何用巧安排:随便应对有何用? 花能蠲忿须寻种:花能够消除人的愤怒,必须寻找它来种植。 梦傥游仙也慰怀:倘若梦中能够成仙,也是能够慰藉内心的。 暖谷生春消积雪,和风无力破沈霾:温暖的山谷里春天到来,冰雪融化;和煦的风吹散了厚厚的雾气。 算来差有家居好,独掩柴扉坐小斋:想来还是拥有一个家的好,独自坐在小屋里。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