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冉
注释 湘竹:产于湖南的竹子,质地坚韧。 殊堪制:特别适宜制作扇子。 齐纨:指细绢,这里比喻扇子上的丝线。 未工:不够精巧。 幸亲芳袖日:希望这把扇子能被你亲近使用。 尤带旧林风:更带有故乡山林的气息。 掩笑歌筵里:藏匿在歌舞宴乐之中。 传书卧阁中:藏在卧室的书柜里。 竟将为别赠:最后作为离别的礼物送给我。 宁与合欢同:宁愿与你共度欢乐时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在题赠友人的扇子上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首句“湖上孤帆别”交代了送别的地点、时间以及送别的人;第二句“江南谪宦归”交代了送别的对象及送别的原因;第三句“前程愁更远”,是说送别后自己的心情,也暗含了刘八长卿的前程远大;第四句中,“临水”点明了送别的地点;“泪沾衣”点明了送别的情景。全诗语言平易自然,情感真挚感人。 【答案】 译文: 在湖面上我们分别,你像一只孤独的小船离开江南;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花宫难久别,道者忆千灯。" 注释:在华丽的宫殿中难以长久分别,修行者怀念着无数的灯火。 赏析:这一句描绘了离别时的伤感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花宫可能是指某个美丽的场所,而“久别”强调了时间的漫长和情感的深厚。同时,通过提及“千灯”,暗示了在这段离别期间,对方点亮了无数盏灯,象征着希望或祝福的延续。 2. "残雪入林路,深山归寺僧。" 注释:残雪覆盖的小径伸向树林中
时鸟催春色,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春天的来临和鸟儿鸣叫的景象,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复苏。"催"字表达了时鸟对春季到来的期待和喜悦,使得整个画面充满生机与活力。 离人惜岁华, 赏析: 这里描述了别离之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离人"暗示了诗人自己或其友人即将离别,而"惜岁华"表达了对年华易逝的不舍。这种情感在古诗词中屡见不鲜,往往通过自然景物来寄托个人的情感。 远山随拥传, 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根据要求圈出诗中的关键句子,再结合关键词句进行具体赏析。此题的关键词有“逢庄纳因赠”,“世故还相见,天涯共向东”,“春归江海上,人老别离中”,“郡吏名何晚,沙鸥道自同”,“甘泉须早献,且莫叹飘蓬”。 【答案】 逢:拜访;遇。庄纳:张九龄(字子寿),唐开元年间宰相。因赠:即赠诗。“世故还相见”一句
赋得海边树 历历缘荒岸,溟溟入远天。 每同沙草发,长共水云连。 摇落潮风早,离披海雨偏。 故伤游子意,多在客舟前。 注释: - 历历缘荒岸:形容树木生长在荒芜的岸边。 - 溟溟入远天:海水浩瀚无边,与天空相接。 - 每同沙草发:每次沙地上的草开始发芽。 - 长共水云连:长年累月,树木与水云相连。 - 摇落潮风早:潮风拂过,树叶摇曳飘落。 - 离披海雨偏:海风带着雨滴,使得树木受损。 -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赏析,注意要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来分析。 “沃州传教后,百衲老空林。”沃州是禅宗六祖慧能的道场,这里指僧人昭上人,“百衲”即百衲衣,指和尚穿的袈裟,“衲”(nà)意为缝补,故为百衲。这两句写景,渲染出一种幽静的环境,为下句铺垫。 “虑尽朝昏磬,禅随坐卧心。”“虑”意为忧愁、烦乱,“坐卧心”意指随时随地都想着什么,这两句写僧者的心态。他已超脱于红尘之外,所以对世事不再关心
酬裴补阙吴寺见寻 东林初结构,已有晚钟声。 窗户背流水,房廊半架城。 远山重叠见,芳草浅深生。 每与君携手,多烦长老迎。 注释: 1. 酬裴补阙:回应裴补阙的邀请。 2. 东林:指的是寺院的东面园林。 3. 结构:指建筑布局或规划设计。 4. 晚钟声:晚上的钟声回荡在寺院中。 5. 窗户:指寺院的窗户。 6. 流水:指庭院中的溪流。 7. 房廊:指寺院内的走廊。 8. 城:指周围的城墙。 9.
【注释】 凝阴:阴气浓密。晦:阴暗。长箔:用布做的帘子,用以遮挡日光。兴咏日:指谢脁《和王融八公山游好诗》中有“谢客吟咏所,扬马文辞成”之句。征客:远行的客人。兴咏日,指谢脁的诗篇。汉将出师年:《汉书·严安传》,汉武帝曾问严安:“吾欲举兵南伐,何如?”对曰:“天下莫若楚!”武帝曰:“何谓也?”对曰:“楚者,天下之精国也,其百姓皆精壮,可任使也。地广人众,未易定也。”武帝曰:“为之奈何?”对曰
送延陵 延陵初罢讲,建业去随缘。 译文:延陵刚刚结束了讲解课程,我将要前往建业,一切顺其自然。 注释:延陵,指的是延陵人,这里指代诗人自己。 初罢讲,刚刚结束了讲解课程。 建业,古都城名,这里指代诗人将要前往的建业(今南京)。 去随缘,一切都顺其自然。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告别延陵人时所写,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描绘了诗人离开延陵后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在建业的生活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