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乔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题意,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诗歌的意象、诗句所蕴含的情感以及诗人的情感等,最后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表达的思想情感。本题要求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并赏析,答题时首先指出全诗的意思,然后逐一分析每句的含意,最后总结出全诗的中心意思,最后进行赏析。 “相梦如相见,相思去后频”意思是:我常常在梦中和你相见,但相思离别之后
【注释】 隈:山边。 数派:几支潮水。 断续:不连续。 涧渚:山涧中的小洲。 【赏析】 这是一首写江边景色和归隐生活的诗。首联写江边之景,烟岛环绕;颔联写江边之景,竹里夜窗开;颈联写江边之景,潮去月来,石楼云断;尾联写归隐之情,了得平生志。全篇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题广信寺 亭子在北边的宽阔灵溪旁,林梢和栏杆一样高。野云飘来的影子远远地映照在溪水上,沙滩上的鸟儿飞去时显得那么低垂。傍晚渡口的灯火映照着村庄,晴朗的山间传来战鼓声。思乡时正值秋末冬初,幸好没有猿啼声来打扰。 注释:亭:指寺庙中的亭台楼阁。敞:宽敞开阔。灵溪:指寺庙前的清泉。槛:栏杆。影:倒影。沙鸟:沙滩上飞翔的鸟类。摇落:树叶凋零、变黄的意思。郡:古代的地方行政单位,这里指州郡。猿啼:猿猴叫声
注释: 先秋蝉一悲,长是客行时。先秋的蝉儿一声悲鸣,总是在客行的时候。 曾感去年者,又鸣何处枝。曾经感受过去年的哀鸣,它又在何处树枝上再次鸣叫呢? 细听残韵在,回望旧声迟。仔细聆听那残余的鸣声,回头看着那些已经逝去的鸣声迟缓。 断续谁家树,凉风送别离。断断续续的鸣声是谁家的树上发出的,凉风吹过送来别离的消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通过描绘蝉的声音和环境,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
【注释】 商山道中:商山,在陕西商县西南。唐时,商州为山南东道的治所,故称商山。此诗当作于安史之乱后,诗人流寓商山途中所作。 春去计秋期,长安在梦思。 春天过去,秋天即将来临,长安城在梦中还在想念着。 多逢山好处,少值客行时。 常常遇到山景优美的地方,很少碰上行人来往的时候。 云起争峰势,花交隐涧枝。 朵朵白云竞相飞上山峰,山涧里的鲜花相互交错掩映。 停骖一惆怅,应只岭猿知。 驻马停留下来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辨析作答。“吴江旅次”的意思是:在吴江的旅馆里作客。“行人愁落日,去鸟倦遥林”,意思是:行人愁的是夕阳西下,鸟儿也疲倦了远飞的树林。诗人以写景起兴,点明时间、地点、人物。“旷野鸣流水,空山响暮砧”,意思是:旷野上传来流水声,空山中传来黄昏时敲打衣服的声音
【注释】绩溪,古邑名,今属安徽省。京口,今江苏南京。汝濆,今安徽巢湖。 【赏析】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通过描绘眼前景色,抒发了对六朝故都的无限怀念之情。首句“猿声里”三字是此诗的点睛之笔。它不仅写出了空城的静寂,而且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情。“古邑”,“空城”,这两个词,一语双关地表明了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在战乱中,许多城池已经荒废、被毁。然而,诗人并没有被这荒凉的景象所吓倒,他怀着一颗热爱祖国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七律。“山桥通绝境,到此忆天台。竹里寻幽径,云边上古台。鸟归残照出,钟断细泉来。为爱澄溪月,因成隔宿回。”此诗前两句是诗人游兴大发,来到兴唐寺;后六句是诗人在寺中观景有感而作。 首联:山桥通绝境,到此忆天台。这两句是说,从山下的桥上走到山顶上,来到兴唐寺,这里真是一个世外桃源。“天台”是指天台山,相传这里是王羲之等八位名士隐居的地方。 颔联:竹里寻幽径,云边上古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描述了金山寺空上人在金山顶上的日常生活。 首句“已老金山顶”表达了空上人年事已高,已经退休,不再为官,而是选择了隐居在金山寺这个清净之地,过着简朴的生活。 第二句“无心上石桥”描绘了空上人对世俗的冷漠态度,他已经看淡了世间的繁华与喧嚣,只是简单地走在石桥上,享受着宁静的时光。 第三句“讲移三楚遍”反映了空上人的学识渊博,他在讲学过程中,不仅传播知识
诗句:笼中江海禽,日夕有归心。 译文:如同被囚禁在笼子中的鸟一般,日夜向往着自由的归途。 赏析: . 注释: 1. 笼中:喻指身处困境或受到束缚的状态。 2. 江海:比喻宽广的胸怀或深远的视野。 3. 日夕:早晚,时间的概念,此处表示时间的推移。 4. 有归心:表达了对归宿、自由或回家的渴望和向往。 5. 魏阙(wèi quē):古代宫殿门楼,此处借指朝廷或权力中心。 6. 长谣:长时间的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