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频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赋得长城斑竹杖”是这首诗的第一句,意思是:我得到一根修长的斑竹杖,它是秦始皇时期修建长城时砍伐下来的。“秦兴版筑时,剪伐不知谁。”意思是:秦朝开始修筑长城的时候,不知道是谁砍下的竹子做成了这根斑竹杖。“异代馀根在,幽人得手持。”“异代”指不同朝代,“馀根”是指剩下的部分
【注】许寿下第归东山:许寿科举落榜,回家乡隐居。 吾君设礼闱:我的君主在礼闱中考试。 谁合学忘机:谁能像你一样不学机巧。 却是高人起,难为下第归:然而你却是一位高尚的人,即使落榜也难以回归。 出关心纵野:离开家乡,远离尘世。 避世事终稀:逃避世俗的人越来越少。 莫更今秋夕,相思望少微:不要在今晚的月色下想念我,我在少微星附近等你。 【赏析】: 此诗是作者送别朋友许寿下第归东山的赠诗。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时,先要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意,在此基础上结合选项分析赏析。 东渭桥晚眺:在渭河之上横跨着一座桥梁——东渭桥。 译文:秦地有吴地的洲渚,千帆竞发于渭曲之头。 人当返照立,水彻故乡流。 落第春难过,穷途日易愁。 谁知桥上思,万里在江楼。 注释:①吴洲:泛指吴地的洲渚。②返照:夕阳的余晖。③穷途日易愁:意思是说,在人生道路上
【注释】 1. 不才:才能不高;下第:考中进士未被录用,与“落第”同义。 2. 蹇(jiǎn):困难;重:指重任、大任。 3. 昆明岸:指周至县的东门外。 4. 太白峰:在周至县城西北,山形如剑,高耸入云。 5. 数瓢:几瓢酒。 6. 从容:悠闲自得的样子。 7. 烟霞县:即今陕西省户县,古称“秦岭之南,有县焉曰烟霞”。 8. 仙人:这里指隐士。 【赏析】 此诗为送薛能少府赴任周至之作
【注释】 ①振武:唐时在今山西、内蒙古一带。 ②塞雪:边塞上的雪花。 ③秋:指秋季。 ④征鸿:大雁。 ⑤战马识边秋:战马知道是秋季,因为秋天天气转凉而容易生病。 ⑥何因有去留:为什么你就要离开? 【译文】 远远地听说您要往振武,心中替您担忧。 沙漠之夜星光映照着大地,天空中云彩明亮,您登上楼来观赏。 大雁飞过边塞的雪地,战马识得秋天来临,它知道秋天是一年当中最容易生病的季节。 您不与将军谈论这些
【注释】汉上:指陕西一带。西归:向西归去,这里指诗人送别朋友的离别之地。怆:悲伤;凄伤。天:指天空。夹:夹杂。残照:夕阳的余晖。高帆:大帆。 【赏析】此诗是送别之作。诗人在送行时有无限深情地为对方着想,并表示了要终生相赠的愿望,表现了深厚的友情。全诗构思巧妙,意境优美,语言精练,音韵和谐悦耳
注释: 夏日题周至友人书斋:夏天,在朋友的书斋题诗。 修竹齐高树,书斋竹树中:整齐的竹子比周围的树木还要高,我坐在这书斋里读书。 四时无夏气,三伏有秋风:不管四季还是炎热的三伏天,都有秋风。 黑处巢幽鸟,阴来叫候虫:鸟儿在黑暗的地方筑巢,虫子在阴暗的时候出来活动。 窗西太白雪,万仞在遥空:窗外的雪白得耀眼,它们像山峰一样高耸入云。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景色、抒发感情的七言绝句
【注释】 双崖:指两座山崖。 石上生灵草:指长在石头上的花草。 餐霞:指采食朝霞中的云朵。 【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逸生活的五言绝句。全诗以“寻”字领起,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山林风景画。首联写诗人来到山中,首先看到的是一条曲折的小道通向两山之间的峡谷,初时他以为山中定有人家,但仔细一打听才知并非如此;颔联写诗人在山中漫步,发现这里行人稀少,连一个行人也没有,于是坐下来休息,太阳也偏了斜
【注释】 (1)上人:僧人。 (2)空王:指佛,这里泛指修行的圣者。 (3)却返:返回。 (4)高禅:高僧的禅定。水月房:佛教语,指清净无为、明心见性的境界。 (5)岳黑:山名,在今湖北黄安西南。 (6)秦人:指钱塘县的人。 【赏析】 此诗写送别友人元遂归乡。首联说友人已得到“佛”家真谛,即悟道成佛;次联写他返归湖山寺中,参禅悟理;后联叙他在秋夜泊船时的情景;末联写他的归思。全诗结构严谨
【注释】 贻:赠。喻坦之:人名,此处指作者的朋友。山中长:指隐居在山中。相随阙下来:指被朝廷征召。修身:修养道德。空有道:只有道而无德,即“无德”,是作者的自谦之词。取事各无媒:指各自为政,互不合作。升平:太平盛世。信:相信。遗:留下。草泽才:指隐居山林中的才能。 【赏析】 此诗首联写与友人共处山中之乐,颔联写被征召而归,颈联写不与友人同仕,尾联写自己终不得志。全诗语言朴素,感情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