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文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名为《旅感》。下面是对每句诗的逐词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苦无住山资,千里远为客。 注释: “苦”表示艰难困苦的意思;“无”即没有;“住山资”指的是居住所需的资金;“万里”比喻距离非常远;“为客”是指客居他乡。整句表达了由于没有足够的经济资源而不得不长途跋涉、四处漂泊的状态。 第二句:兄弟会面难,双亲鬓毛白。 注释: “兄弟”指作者与兄弟们
诗句解释: 1. 去年与君别,绿树闻啼鴂。 - 这句话描述了诗人在去年与某人分别的情景,当时的背景是春天的某个时间点(可能是指暮春或早夏),因为“绿树”通常代表初春,而“啼鴂”即杜鹃鸟的叫声,在古代文学中常常用来象征别离之苦。 2. 今年当此时,忆君君未归。 - 这里的"此时"指代的是诗人当前所在的时间,可能是一个特定的日子或者季节。由于诗人思念着远在他乡的人,所以无法安心度过每一天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先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再结合诗句和注释中的有关内容,分析诗歌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特点。 “秋老木叶干,露冷虫声死”,首联写秋景:秋天到了,树叶已经干枯,露水也变得寒冷。这时节,寒蝉的鸣叫声也停止了。这两句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写深秋季节的景象。“秋老”指深秋已至;“干”“冷”是深秋的典型特征:落叶干枯,寒气逼人
【注释】 造化: 指天地万物的创造和变化。坱圠: 高大雄伟。全句意为:天地造化之神奇伟力,是无穷无尽的。下: 向。幽阴: 阴暗之处。上彻于穹窿: 直达高天云霄。穹窿: 高高的、圆顶状的物体。物各限己私: 事物各有其局限,不能无偏无倚。全句意为:天地之间万物各自有自己的局限性,因此没有全能成功的。高人作轩宇: 指高明的人建起高大的屋宇。轩宇,高大的房屋。与彼造化通: 指高明的人与自然界的造化相通
【注释】 幽人:隐居的人,指东晋名士严光。山水心:指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心境。新安:今安徽歙县西南。一丝风:比喻微薄的名利。云台:指东汉严子陵垂钓之处,在安徽歙县南。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期间所作。首句“幽人山水心”,说明作者隐于山林之中,以山水为伴,心境闲适恬淡。次句“独向新安去”表明诗人远离了尘世的纷扰,只身前往浙江新安郡(今属安徽)的严光故里。严光是东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水灾的诗。诗中写大水后,人们盼望丰收的景象和水灾带来的悲惨情景,以及人们盼望皇帝体恤民情、救济灾民的心情。 田家望西成,弥月雨霖霔。 田间农民望着秋天的庄稼,期盼着秋天的雨水滋润大地。 流潦迷川泽,粳稻尽漂淤。 洪水淹没了河流,淹没了田野,使稻谷都泡在泥水中,被冲走了。 牛犬奔崇丘,鸡亦栖高树。 牛和狗逃向高地,鸡也栖息在高树上。 室庐毕沈没,野老无归处。
【注释】 秋光:指秋天的景象。 过半:已到秋季的一半。 风气日凄紧:天气一天比一天凉快,寒气逼人。 鸿雁复来宾:大雁又回来了。 燕莺无留影:燕子、黄莺都飞回自己的巢了。 游子:在外漂泊的人。 感物:对周围事物的感触。 念乡井:怀念故乡的井。 纵使梦能归:即使有梦也能回到故乡。 归涂:回家的途径。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思乡诗。首句写时序,点出时间已是深秋;二句写气候,说明天气渐冷;三句写大雁南归
【注释】 1. 春夜:春天的夜晚。 2. 梦游:梦中出游。 3. 桃源:传说中的理想国,在世传中说有仙境。 4. 蟠桃:神话中西王母所献之仙果。丹液:神仙所服之药。灵芝:仙草,传说中长生不老之物。胡麻:指仙食。 5. 云窗雾阁:云雾缭绕中的窗户。 6. 赋古诗:即作诗。 7. 思致:思念之情。 8. 觉而恍然:醒来时仍感恍惚。 9. 五句云:以下五句为全诗的第一部分,共四十五字。 10. 云
霜风吹打梧桐树,萧瑟的秋风吹拂着枯槁的梧叶发出阵阵沙沙声响。 梁上燕子已经无影踪,悲凄的大雁又向南飞去。 在外漂泊的游子在这深秋时节,更觉得难以抑制内心的愁绪。 庭院里亲人远隔千里之遥,时光飞逝白发生华已至中年
【注释】 弃置何足忧:被抛弃有什么可忧虑的。 贫贱元非病:贫穷和卑贱并不可怕。 山边水边行:在山水之间行走。 柴门绝轮鞅(wán):柴门上没有车轮的痕迹,说明主人不常来访或出门在外。 苍苔满修径:长满了青苔的小径。 忽听渔者歌:忽然听到渔人唱歌的声音。 还动江湖兴:勾起了对江湖生活的兴趣。 【赏析】 此诗是《全唐诗》中的一首五律。诗人写景抒情,表达了自己与自然为伴,淡泊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