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文珦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石田所无用,君独爱斯名。” - 注释:在石田之地种植是无用的,但您却特别喜欢这个名字。 - 译文:在石头田间种植是无用的,但我非常欣赏这个名称。 2. “应为诗书种,免教人世争。” - 注释:应该用来种植诗书,避免与人世间的争斗。 - 译文:应该用来种植诗书,以避免与人世的争斗。 3. “秋风还自穫,春雨不须耕。” - 注释:秋风可以自行收获,春雨无需耕作。 -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然后根据对诗歌的理解进行概括。 (1) “客袂只翩翩,家林何处边”的意思是:我那飘动的衣袖只是轻轻地摆动,我的家在何方?这两句是说诗人身在他乡,思乡心切。“翩翩”形容衣袖飘动的样子,“家林”指家乡,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的孤独感。 (2) “天寒愁远道,木落感衰年”的意思是
【注释】 自解:自己脱下。朝缨:指朝官的冠带,因以代指朝廷。 传:传家之宝。这里指王尚书的诗。 此心如白水:意谓自己的心像白水一样清澈。 把酒问青天:拿着酒壶向天空问讯。 直道:正道,正直之道。 谐俗:迎合世俗。 闲身:清静超脱的身姿,比喻高洁的品格。得仙:得到成仙的机遇。 钟鼎:古代烹煮食物的铜器。 山林钟鼎味:形容山林生活与官场的美味佳肴截然不同。山林,山野,自然风光。钟鼎,烹煮食物用的铜器
【解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作者在山中闲居时写的。首联是写诗人自己“扶杖”上山的情景;颔联写诗人行至山间,不知路之远近,真侣即友人,相逢之意,指遇友也;颈联写诗人登山途中所见:溪流从幽深的岩石中穿出,苍劲的古松长满了苔藓;尾联写诗人在夜幕降临时选择住宿之处,难以确定是在哪个山峰之上。 【答案】 译文:拄着拐杖登上高耸入云的天台山,山野的情趣浓厚。我漫无目的地漫游在山间小道,不知道路途有多遥远
这首诗是一首赠给山中琴友的诗。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第1句:云影昼沉沉,云边草径深。 - “云影”指的是天空中的云朵,“昼沉沉”表示云彩密布,天色昏暗,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云边草径深”则形象地描绘出了一条隐藏在云雾缭绕中的小路。这里的“深”既指路的曲折深邃,也暗示了道路的幽静与神秘。 第2句:树为幽鸟宅,山是隐人心。 - “幽鸟宅”用来形容树木如同鸟儿的家园一般,给人一种宁静
【注释】 (1)秋宵似岁长:指秋天的夜晚,像一年那样长。 (2)旅馆更荒凉:旅店更加显得冷落。 (3)天寒虫近床:天冷了,虫子靠近了床铺。 (4)羁栖弥岁月:羁旅漂泊度过了许多年月。 (5)易悲伤:容易悲伤。 (6)茅庐在:茅草屋还在。 【赏析】 这是一首写旅途生活的诗作。诗人在旅途之中,看到秋夜漫长、旅店荒凉的景象,触景生情,想到自己漂泊在外,已经度过许多年月,不免感到伤悲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首联“地僻断知闻,相过知有君。”意思是:地处偏僻,人迹罕至,难以知道外界的动静;只有你偶尔来探望,才得知有你这样知己的朋友。“地僻”是诗人的自谦,表明自己与世隔绝,隐居山中;“断知闻”则表明了这种孤独的状态,也暗含着对官场黑暗的不满和厌恶。颔联“晴溪堪数石,晚岫暗通云。 ”意思是:晴天的溪水清澈可数石头,傍晚时分山峰幽深仿佛云雾缭绕。“堪”,足以、足够;“岫”
雁荡大龙湫 深蹊入薜萝,一瀑泻岩阿。 曾阅西天志,言居诺讵罗。 斜飞疑是雨,清激自成涡。 下有苍龙窟,樵人不敢过。 诗句注释: 1. 深蹊入薜萝:深长的山路穿过茂密的薜萝丛生之处。 2. 一瀑泻岩阿:一条瀑布从岩石上倾泻而下。 3. 曾阅西天志:曾经阅读西方佛教经典,了解其教义。 4. 言居诺讵罗:据说居住于诺讵罗国,诺讵罗是佛教中一个地名。 5. 斜飞疑是雨:瀑布的水流倾斜飞溅
山中僧 日落西水净,云归北崦昏。 老僧方在定,童子不应门。 伏虎知慈力,灵禽演法言。 槛前泉数斛,清澈是心源。 译文: 山中僧人 夕阳西下,河水变得清澈见底; 云雾消散,北面的山影渐渐暗淡。 老和尚正在打坐冥想, 小和尚却不肯开门迎接客人。 伏虎知道佛祖的大慈大悲, 灵巧的鸟儿在树枝上歌唱。 院子里有一口井, 泉水清澈甘甜,这就是修行者的心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山中景象
旅夜 其二 离人厌夜长,独起坐空床。 苦雨迟家信,秋云隔旧乡。 烛残重作焰,桂湿不生香。 倘得归期遂,闲居在上方。 注释:旅夜 其二 离人讨厌夜晚漫长,一个人独自起床坐在空床上。 连绵的细雨使家里迟迟没有收到消息,秋天的云遮住了故乡的视线。 蜡烛燃尽后又重新点燃,但桂花沾湿了却不散发香气。 如果能够早日回家,我就可以在高处安享闲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