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文珦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的内容、赏析作品的语言表达和艺术手法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归纳总结,再结合诗句内容加以分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并要求写出诗句的翻译,以及诗句的注释和赏析。 译文: 在山林里没有完好的屋子,船在河面上行驶要避开险滩。 在外乡作客已经很久了,与人交往难以保持常态。 春草牵引着春天的愁思长长地生长,早晨霜露侵扰着我清晨的美梦。
【注释】 客中春日:春天的一天客居在外。 客处空林下:客人住在空荡荡的山林下面。 贫唯七尺单:贫困只有一身而已。 重阴迷晓色,细雨作春寒:浓云密布,遮住了早晨的阳光,细雨淅沥,给春天增添了几分寒意。 乡信凭谁寄,离情强自宽:家乡来信托付给别人,想解除离别的忧愁。 一诗吟未稳,倚遍石池栏:一首新作诗还没有定稿,就靠在水池边的栏杆上徘徊。 【赏析】 此诗描写了客居他乡时春日里的孤独和寂寞
【注释】 奉川道中:指诗人在奉州道中的所见所感。 盘:盘旋。云:云气。连朝:一天接一天。杖:筇竹做的手杖。 神祠:供奉神佛的庙。依:倚靠。古木:参天大树。 佛屋:佛寺。占:占据。奇峰:奇峰怪石。 立石:立有一块石头。分田界:划分田地界限。 疏泉:细细流淌的泉水。涧舂:山涧中舂米的声音。 乡土:故乡。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奉州道中时所作,描写了作者沿途所见的景物以及由此产生的感想。首联写远道跋涉
【注释】 湖寺:指庐山的东林寺。通玄峰:在庐山东南,为佛教圣地之一。 青山多:指山中绿树很多。 心外元无境:禅宗认为,人的本心之外没有境界,心外的世界是不存在的。元,同“原”,本来,本来的样子。 诗成亦是魔:佛家认为,诗歌创作也是魔的一种。 禅翁:指僧人。清净耳:清净的声音,即静听。 【赏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登通玄峰顶观景时的感受。首联“湖寺上方通玄峰顶”交代了登临之处;颔联“峰顶非人世
《宿海上正觉寺》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此诗写诗人夜晚独宿于海上的一座寺庙,因见霜满啼猿石、风回落雁洲,而触发对故乡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表达了他欲归不能、欲去未去的无奈和悲凉之感。 下面是逐句翻译: - 霜满啼猿石,风回落雁洲。 霜覆盖了山石,秋天的寒风吹过回雁的洲渚。 - 半生为远客,此夕欠同流。 大半辈子都在远离家乡的地方漂泊,今天晚上没有与乡亲们一起度过。 - 白月无穷意,沧波不尽秋。
泽国无袢暑,幽居趣自长。 花开殊旦暮,稻熟间青黄。 急雨分塍下,微风度水凉。 断除车马迹,日日听鱼桹。 注释: 1. 泽国无袢暑:泽国,即湖泊、河流周边的湿地;袢暑,指炎热的夏天气候。没有酷热的天气困扰。 2. 幽居趣自长:幽居,即隐居生活;趣,乐趣;自长,自然生长、发展。在静谧中度过时光,乐趣无穷。 3. 花开殊旦暮:花开,即开花;殊,独特;旦暮,早晚;花开在不同的时间段,展现出独特的美。
过逸人居 尚此高闲久,空林旧径存。 掩关防俗驾,登阁俯邻园。 植竹惊初笋,移花过别根。 幽怀在自得,勿易与人言。 注释: 1. 尚此高闲久:仍然保持这种高洁的闲散状态很长时间了。 2. 空林旧径存:空荡荡的树林中,旧时的小径依然存在。 3. 掩关防俗驾:关闭门户以防世俗的喧嚣和诱惑。 4. 登阁俯邻园:登上阁楼可以俯瞰周围的园林。 5. 植竹惊初笋:竹林里的竹子刚刚发芽。 6. 移花过别根
【注释】 幽居:幽静的居处。沧波:沧海,指大海。柳步:乘船在柳树下行走。花源:指花源寺,为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建。宦情:官场上的烦恼。卷帘:把帘子卷起,表示不接待客人。其如:那能。爱此何:怎能不爱这里。【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隐居者的闲适生活。 首联“幽居清绝甚,四面尽沧波”,写居处之幽僻和环境之清丽。“幽居”二字点明作者的隐逸身份,“清绝”二字既写出居处的幽雅又写出心境的超然。“四”字用得十分精妙
【诗句释义】 1. 为得近樵渔,来寻此地居:我是为了接近樵夫渔民们而来到这里定居的。 2. 省交长闭户:因为和这些人交往过密,所以常常闭门谢客。 3. 耽静欲焚书:喜欢清静,想要把书烧掉。 4. 自爱心清淡,人嫌礼貌疏:自己的心境像水一样淡泊,别人却认为这种态度不够礼貌。 5. 径荒从草没,衰懒不能除:小路荒芜了,被野草淹没,自己变得懒惰,无法改变。 【译文】
春泉青似淀,春嶂碧于螺。 远近随吾意,芒鞋幽兴多。 人生行乐尔,富贵复如何。 难与时人道,风前独放歌。 注释: 1. 春泉青似淀:春天的泉水清澈如淀,青色的水面上泛着光泽。 2. 春嶂碧于螺:春天的山峦青翠,比绿色的螺壳还要绿。 3. 远近随吾意:无论远近,都可以随心所欲地欣赏美景。 4. 芒鞋幽兴多:在寂静的山林中行走,心情愉悦,兴趣盎然。 5. 人生行乐尔:人生短暂,应当追求快乐,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