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文珦
【注释】 客游:指作者客居在外。长是:常常。自调(diào)心:自我调节、控制心意。浮云易作阴,途穷何用哭:浮云容易变成乌云,道路走到尽头又何必悲伤呢?兴到即须吟:兴致来了就应当吟咏。吟到忘言境:吟咏到忘却言语的境界。方谐正始音:才能和谐纯正的音乐。 【赏析】 这首诗以“客游”为题,写诗人的闲适之情及逸趣。全诗以“客游”为线索,从“忘岁月”、“自调心”、“吟到忘言境”三个层面展开
诗句解释与赏析“登太白绝顶龙池望远” - 关键词:太白、绝顶、龙池 - 解释: 太白,可能指的是著名的陕西太白山,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绝顶,意味着山峰的最高点。龙池,一个传说中的神秘水池,位于山顶,相传与龙有关。 - 这句诗描绘了登上太白山最高处的龙池,远眺远方的景象。 - 赏析: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通过龙池远望的壮丽景色。这里的“望远”不仅是地理上的远观,更有一种超越尘世的深远思考。
【注释】腊月:冬季的最后一个月份。立明年春:预示新的一年春天来临。闰岁两番春:指一年之中,有两个春天。流光:指时光流逝。故逼人:因此催人老。谢丑:农历十一月。斗柄:北斗七星的柄端,古人以杓星为标志,用以指示时间。金归柳眼新:比喻柳树发芽抽枝,吐露新芽。物情:万物之情。曾:同“竟”。 译文: 冬末腊月,预示着新春到来,岁月如流水匆匆而过。 在寒冷的季节中,时光仿佛催促着人们变老。 到了十一月
【注释】 柘溪:在浙江绍兴境内。道中:旅途中。农畴:指农田和田地。桐花:即桐花,桐树开花时花瓣落如雪。时序:指四季。两鬓:指两鬓头发。溪边鹭:指白鹭。 【译文】 荒烟迷漫着小市街,细雨隔断了远去的渡口。麦田里的波浪起伏,田间路上春风吹拂。几次季节的变换,两鬓的头发增添了白发。只有溪边的白鹭,仿佛是故人的归来。 【赏析】 此诗描写作者在江南水乡的旅途所见。诗的首句“荒烟迷小市”,写诗人所行之处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理解全诗的大意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再结合注释进行分析概括即可。 本词上片写游兴之浓、步态之轻;下片写寻幽访胜之趣,以及老来识面之乐。 “麦秋”句,点明时间是在麦熟之时,是秋季。
【注释】 宋氏林园:即指宋玉的宅园,位于今河南洛阳附近。径穿荒草入,门向断河开。 径穿荒草入,门向断河开:小路穿过荒凉的草丛进入宋家的园林,大门对着断桥开放着。 不是君居此,应无人到来。 不是君居此,应无人到来:不是你住在此地,就不会有人来访。 种花逢雨活,接树待春回。 种花逢雨活,接树待春回:种花时逢着雨水就会发芽,嫁接树木等植物要等到春天才会生长。 冷笑求名者,衣间有俗埃。 冷笑求名者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益,他的诗作风格豪放,善于用典。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身同水上萍,老去尚飘零。 - “身同水上萍”:比喻自己就像水上的浮萍一样,没有依靠,漂泊无定。 - “老去尚飘零”:年纪大了还是四处漂泊,没有归宿。 2. 远客人谁到,空床梦独醒。 - “远客人谁到”:远方的人谁来看望我?表达了诗人孤独、渴望关怀的情感。 - “空床梦独醒”:躺在床上,梦见了别人却醒来了
【注释】 旅况:旅途情况。逆旅情:客旅之情。 地荒频有盗,城远不闻更:家乡荒凉,常有盗贼出没;离家远,听不到更鼓声。 度岁无多日,思乡是几程:一年中日子不多,回家的路程还有多少呢? 听鸡还束被,霜月伴晨征:听到鸡鸣时才把被子缠好起床,月光照耀下踏上征途。 【赏析】 《旅况》一诗作于作者流寓他乡之时,反映了他客居他乡、思念家乡的情怀。首句写投宿村馆,夜幕降临,诗人在旅店中投宿
山中古墓 白石苍苔路,荒凉古墓门。 看来百岁后,曾有几人存。 故物馀翁仲,今谁是子孙。 狐狸穿败穴,残魄不能言。 注释: - 白石苍苔路:指墓地上覆盖着一层白色的石头,长满了青苔。 - 荒凉古墓门:形容坟墓显得冷清、无人问津。 - 看来百岁后:指从现在开始算起,一百年后可能会有人存在。 - 故物馀翁仲:指墓中的陪葬品已经残缺不全。 - 今谁是子孙:指现在谁还能继承这些遗物。 - 狐狸穿败穴
【解析】 本诗是一首五言绝句。“此世为何世,吾身亦幻身”,意思是:这世界上究竟是个什么世道,我这个身体也是虚幻的。“固应常邈邈,其可效频频”意思是:固然应该经常地远走高飞,然而却难以频繁地归去乡里。“饯日怀乡国,闻莺忆故人。”饯,送别;闻,听见;莺,黄鹂鸟,古人以为黄鹂鸣叫则春至。故,老朋友。“得归方始乐,久客厌风尘。”得归,回家;方,才;厌,讨厌。 【答案】 此世为何处? 我身亦虚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