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星垣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方回的《读陆放翁诗》。下面我将逐句对出诗句,并给出注释和赏析。 看花好似寻良友,得句浑疑是旧诗。 【诗句】 看花好似寻良友,得句浑疑是旧诗。 【译文】 看到花儿就想起了好友,得到诗句竟然怀疑是在旧诗中。 【关键词】 看花、寻良友、得句、疑是旧诗 【注释】 1. 看花:指赏花。 2. 寻良友: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 3. 得句:得到佳句。 4. 浑疑是旧诗
注释: 1. 宿云:即隔夜的云,这里用来形容天空中云层浓密。 2. 似幕:像幕布一样,形容云层厚重。 3. 能遮月:指天空中的云遮挡了月亮的光芒。 4. 细雨如烟:形容细雨轻柔细腻,像烟雾一样。 5. 不损花:即使有细雨降临,也不会损害花朵。 译文: 隔夜的云厚重地覆盖着天空,遮挡住了月亮的光芒,就像一层幕布;细雨轻柔地飘落下来,如同烟雾般缥缈,却不会损伤花朵。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对对联的理解和赏析能力。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其形式和内容都富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在解答时,需要考生结合诗句的关键词来理解,同时要结合对联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来分析。 本诗由两句对子组成,每句对子都是七个字,中间各有一个“田”字和“地”字作为间隔,且两对子之间没有空格,这是此对联最大的特点。“情田当种善”、“福地自生祥”,其中“情”与“福”,“田”与“地”,“当”与“自”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诗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通读全诗,整体把握诗意,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根据语境推断出具体的意思,然后结合注释与题目进行翻译。“深得山林趣”,意思是“深深懂得山林的乐趣”。“深”字写出作者对于山林之乐趣的感受之深。“静观天地心”,“静”字写出心境的宁静,“静观”即静看、静思,“天地”指自然界,“心”是人的内心世界。这两句写诗人在山中静观天地间万物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祥光生福地:这句诗意味着吉祥的光芒降临在福地。这里的“福地”指的是一个充满幸福、吉祥的地方。而“祥光”通常指吉祥的征兆或象征,这里特指吉祥的光芒。整句诗的意思是,吉祥的光芒使得这个地方充满了幸福与吉祥的气息。 2. 理趣集情天:这句诗意味着哲理的趣味汇集到了情感的天空中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句的赏析能力。作答时,首先读懂全诗,理解诗意;然后把握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赏析,最后注意语言的凝练和准确。 本首诗为集字对联。“仁风”是“仁”的风,“仁”字由“二”、“人”组成,“二”“人”合起来就是“仁”,所以“仁风”即指仁义之风。“皎月”取自“月”字的右半部分。“集天中”指月亮高挂在天空中间。整首诗的意思是:“仁义之风”遍布天下
注释 摘句对联:指诗句与对联的匹配。 竹枝:古代一种民间歌曲。 风影:风吹过竹枝留下的影子。 月:指月亮。 荷叶露香:指荷叶上露珠散发出的香气。 偏胜:胜过,超过。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竹林和荷花的景象。诗人将竹枝的影子和月光、荷花的露珠和花香进行了对比,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这首诗是一副对联,每句都是七个字。以下是逐句释义: 1. 明月清风无尽藏 - 这句诗描述了一种宁静、深远的境界。"明月清风"形容了夜晚的美景,而"无尽藏"则暗示了这种美好是永无止境的。 2. 高山流水有知音 - 这句诗表达了一种深厚的友情或理解。"高山流水"常用来形容知音难寻,而"有知音"则说明找到了这样的朋友。 3. 月色清风,人闲桂花落 - 这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描绘
【解析】 此联为对偶句,上句“观心水月有真趣”与下句“息虑山林无俗尘”结构相似。 第一联中“观心”指观照自己的内心,第二联“息虑”指消除杂念,第三联“水月”指水中的月亮,第四联“山林”指山林中的景色。 第一联:观察自己的内心。 译文:观赏水面上的月亮,发现其中的真趣。 第二联:消除心中的杂念。 译文:放下心中的一切杂念,进入山林享受自然的宁静。 第三联:水中的月亮。 译文:水中的明月
【解析】 此诗为一副对联,上下联字数相等。“修善方为福”与“行仁即是天”都是主谓短语,“善”“仁”是宾语。“方”在此处表程度,“即是”表示判断。 【答案】 ① 上句释义:做善事才是幸福。 ② 下句释义:行仁爱就是上天。 ③ 注释:“修善”指修养善良,“为福”,即得幸福。 ④ “仁”在这里作动词,指行仁爱,“即是”表示判断,“上天”指天理,天意。 【赏析】 这副对联是作者自勉自励的格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