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武仲
登涵晖亭 常时洲岛隔波澜,故觅君山直上看。 罨画园林春减色,水晶宫阙昼添寒。 州城斜引群峰小,湖面平吞数泽宽。 坐久西风响乔木,扁舟思到武陵滩。 注释: 常时洲岛隔波澜,故觅君山直上看。 意思是,通常洲与岛被波浪隔断,所以特意去寻找君山。君山:指岳阳楼附近的小山。 罨画园林春减色,水晶宫阙昼添寒。 罨画园林:即“罨画堂”,是唐玄宗开元年间宰相张九龄的别墅。春减色:形容春天景色变得暗淡了。
【注释】 盘空:盘旋于天空。乌鹊:喜鹊。噪,喧哗。丛祠:庙宇聚集之处。半起时:船行到一半时。朦朦:隐约的样子。倾:倾倒。岛屿:指海上的沙洲。袅袅:轻轻飘动的样子。旌旗:古代军队中的仪仗。开帆:扬帆启航。日千里:形容船速之快,一天能行驶一千里路。别庙:分别在另一座庙宇祭祀。浇:倒出。岸芷洲兰:岸边的野草和水边、水中生长的兰花,常用作供品。新声翻入九歌词:即“新声入旧声”,指新曲被用作古乐的伴奏
【注释】 杳杳:渺远貌。陶镕:熔炼。舟离庙步湾环水:指船离开庙门,在湾环曲折的水面上行走。帆指东山缥缈峰:指船上扬帆远指东方的山峰(即“东山”,位于今江西九江市)。南征期饮马:指当年南征时,曾约定要在这里饮马。想骑龙:指想象着能像神龙那样遨游天际。春醪万顷醲:指希望有如醇酒般的春天。醲,浓酒。 【赏析】 这是一首写归隐之志的诗。诗人在洞庭湖边,极目远眺,只见波光闪闪,日暮时分,湖水与天地溶成一片
【解析】 此诗为赠长沙僧守节所作。首联写景,以“花木重重”的鹿苑春色来衬托僧人守节的萧然一室之贫;颔联写心,以“真乘要领”来强调僧人守节的心知法义;颈联写事,以“药济众生”来赞扬僧人守节的喜舍;尾联写人,由诗人的诗乞刀圭而联想到僧人守节的病身。全诗结构严密,层次分明,意境清幽,富有哲理。 【答案】 译文: 重重的花木把鹿苑装点得一片春色,只有一室空房独自安坐,过着贫穷的生活
自君山还岳阳 自从你回京后,我就回到这岳阳。 云山深处望潇湘,岩石沈沈已夕阳。 远望那云山深处的潇水和湘江,只见岩石沉沉地映着落日余晖。 却整舟帆凌浩渺,回看城郭似家乡。 却要整理好船帆去面对那茫茫的洞庭湖,回首望去,岳阳城的城墙仿佛回到了故乡。 挥戈径欲回羲驭,散发今知出吕梁。 挥舞着手中的武器,准备返回帝舜的御驾;披散头发现在才知道是出自吕洞宾的修炼。 不是浮休动归兴,对眠犹可借禅床。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在此基础上回归原诗句,找到答案,并结合注释加以理解。“余尝谓北人不知江湖如南人不习边塞时张芸老在坐中因问”是说作者曾经认为北方人不知道江湖的广阔,就像南方人不熟悉边疆的险恶一样,而今天看到张芸老,才知道这种看法是错的。这是诗人对张芸老才华的赞赏。 “波澜沃日漾舟起,霰雪埋空出塞时”意思是:波涛汹涌地涌上岸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郢的作品。全诗共八句,每句的注释如下: - 湘西:指湖南西部的湘西地区,这里可能是作者的故乡或者他的家乡附近的地区。 - 文园:指的是西汉时期的著名文人司马相如,他曾在汉文帝时担任过文园令,后来成为了著名的辞赋家。 - 春晚:指的是春天的傍晚,通常用来描绘春天的到来和季节的变化。 - 病无聊:指因病而感到无聊,没有事情可以做,无法消遣。 - 登临:指的是登上高处进行游览
诗句解析 1 诗答李时发见贺书省除命渠云尝言矣: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李时发的感谢,因为李时发曾说过他有能力处理政务。 2. 倾盖相期自有人,赠言先许出埃尘: 这是诗人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和对朋友的赞赏,意指只要有才能,自然有人赏识。 3. 若非清议曾推挽,安得公朝有选抡: 这里的“清议”指的是公正的批评和评价,而“推挽”是帮助的意思。意思是如果没有公正的批评和评价,就不会有公卿的选拔。 4.
【注释】 生人情谊贵和光:指人际关系要和谐。 俸薄官闲寄楚乡:因为工资微薄,又闲居在家,只好在楚地寄居生活。 杂遝宾朋四方会:众多的宾客四面八方来聚会。 优游风月一轩凉:悠闲自在,享受着风月美景。 琥珀杯倾催人饮:用琥珀色的酒杯倒酒使人饮酒。 羹暖驼蹄劝客尝:用热乎乎的驼蹄汤劝客人吃。 景趣己佳心未惬:美景令人欣赏,而心中却感到不满足。 更栽花竹满池塘:更加种上花木竹子填满池塘。 赏析:
思南岳呈运判承议 曾逐篮舆访懒残,楼台萦转在峰峦。 银灯夜向猊床拜,别殿晨披贝叶看。 选胜危梯经巀嵲,登高馀思凭栏干。 归来认是游仙梦,过尽春风料峭寒。 注释: 曾:曾经,过去。篮舆: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用竹篾编成的篮子做成的车。懒残:指晋代陶渊明,他曾辞去彭泽县令的职务,隐居田园。 选胜:选择名胜古迹游览。巀嵲(niè):山势高耸的样子。 馀思:留有余味的思考。料峭(qiào)寒:形容微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