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鸿
诗句一:阳精自东生,阴魄复西没。 注释:太阳的光气从东方产生,而月亮的阴气则从西方消失。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规律,体现了自然界中阴阳变化的规律性。 诗句二:两曜无停机,万古一超忽。 注释:日月没有停止运转,永恒的宇宙间只留下一个超越者。 赏析:这句诗以日和月为喻,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以及人类在时间长河中的渺小。诗人通过“无停机”和“一超忽”,表达了对永恒、超越的向往和追求
【注释】 “四时”:四季。 “两曜”:《诗·豳风·七月》中有:“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毛传》:“七月,阴之月也。”“无停轴”:没有停止运转。比喻时光不停流逝。 “夏炎方满盈”:《诗经·小雅·四月》:“四月维夏,六月徂暑。”《郑笺》:“言夏气方盛,至六月而热气已尽。” “秋气忽已肃”:秋季的气候突然变得清凉了。 “空闺有佳人,十载常独宿”:闺房中有一位美女,十年来一直独自守着空床。
剑阁秋阴图 分野秦封尽,山川蜀国雄。 堑江流地底,剑阁起天中。 栈险崖频转,萝深月不通。 飞扬惭白帝,开辟忆蚕丛。 气候三秋异,猿声众壑同。 栋云常碍日,岩树递呼风。 客路随飞鸟,乡心挂落枫。 兹非旷达士,应此泣途穷。 注释: 剑阁秋阴图:描绘剑阁秋天的景象和感受。 分野秦封尽:秦朝的疆域已经划分完毕了。 山川蜀国雄:蜀国的山川壮丽而雄伟。 堑江流地底:江水流入地底,形成峡谷。 剑阁起天中
【注释】 冬日同林秀才游衍真观:冬日,指冬天。林秀才,指作者的朋友或同窗好友。衍真观,即衍真观,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 蓬岛烟霞合,琳宫日月开:蓬莱仙境里的云雾和彩虹,玉清宫和上清宫的明月照耀。蓬莱、瀛洲、方丈是古代传说中的三座神仙居所,故称三岛。 洞阴当积雪,地古半藏苔:洞中阴暗处正积着白雪,大地古老而一半隐没在青苔之中。 竹已成龙去,人因访鹤来:竹子已经化作了龙,人们却因为寻找仙鹤而来到了这里
注释: 挽理上人 —— 指悼念理上人。挽,悼念。上人,僧人的尊称。 只履归何处,怀师泪满襟 —— 指和尚圆寂后,弟子们悲痛欲绝,流下了满襟的泪水。只履,和尚圆寂后留下的一只鞋子。 浮云生灭性,明月去来心 —— 意谓世间万物都在变化之中,就像浮云一样。明月,这里比喻佛教的光明。心,指佛性。 阅世真如梦,安禅不废吟 —— 意思是说,看尽人间百态,就像一场梦;在禅定中修炼,却不放弃吟诗。 留衣分法侣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与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题干所给的诗句,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诗中所描写的内容及运用的手法分析其艺术效果。注意从修辞的角度去赏析,如:拟人。“纤手”二字将闺中女子的手比作柔软的细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她为丈夫精心缝补衣服时的细致与耐心。另外,此句还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女子的手指比作织布机上的梭子
王屋山天坛 名岳推王屋,孤标跨杳冥。 深窥砥柱黑,高并太行青。 分野连三晋,风云萃百灵。 鹤归松已偃,龙去水犹腥。 灶隐烧丹火,龛余炼髓经。 羽人金磬动,应此礼寒星。 注释: 1. 名岳推王屋:王屋山因其名胜而闻名于世。 2. 孤标跨杳冥:王屋山高耸入云,孤傲地跨越在茫茫的夜空中。 3. 深窥砥柱黑:王屋山深处的砥柱(一块突出的岩石)颜色深沉,像黑色的石头一样。 4. 高并太行青
【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加强背诵,同时要注重理解诗中重要句子和关键词语的意思。本题要求赏析“道逢牛道士”一句。 “道逢牛道士”句的意思是:在路上遇见了牛道士。“牛”是作者的自称,也指牛仙客,唐代名将;“道士”即指牛仙客。“逢”字写出了作者在偶然间遇见了牛仙客,“把酒醉云房”两句写牛仙客对作者的热情接待,“醉云房”指的是牛仙客为作者准备的美酒
重游宿云台忆肃上人 昔日谈经处,今来独上慵。 古台黄叶积,斜磴紫苔封。 片月疑禅观,孤云想化踪。 夜灯无续火,秋院有鸣蛩。 人倚题诗竹,谁栽出世松。 夕阳无限思,几杵莫天钟。 注释: 1. 昔日谈经处,今来独上慵。 —— 曾经谈论佛法的地方,现在只我一个人懒得上去。 2. 古台黄叶积,斜磴紫苔封。 —— 古老的台阶上堆积着黄色的落叶,陡峭的石阶上覆盖着紫色的苔藓。 3. 片月疑禅观,孤云想化踪
林七钦山庄 此君家住浯水西,乔林夹道缘青溪。 人淳上古大庭世,客到武陵花处迷。 深杯尽日见山色,高枕四时闻鸟啼。 篱根稚笋看成竹,阶下飞花踏作泥。 梓柳折来环药圃,野泉引得灌蔬畦。 人间钟鼎口不道,雨里田园手自犁。 已沾鸡黍遂然诺,豫愁冠盖将离睽。 明日却从城市去,林间相送草萋萋。 注释: 1. 此君家:指林七家的庄院。 2. 乔林夹道:高大的树木在小路两旁排列成行。 3. 人淳:人的淳朴。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