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鸿
咏雨竹 闭门对山雨,隐几咏琅玕。 滴沥明珠碎,离披翠羽残。 烟中看叶重,风里觉枝寒。 湘女当年泪,于今岂未干。 注解与注释: - 这首诗是宋代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竹子为主题,通过咏物抒情的方式表达了诗人的坚韧不屈精神。 - 首句“关门对山雨”描绘了诗人在雨天时闭门静坐的情景,体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现象时的宁静与超然。 - “隐几咏琅玕”中的“琅玕”指的是美玉或美石,用来形容竹子的质地和形状
游方广岩 玄岩太古色,恍若入鸿蒙。 一径攀跻尽,诸天杳霭中。 云归山殿冷,月出水帘空。 境静离言说,泠泠松桂风。 注释: 1. 玄岩太古色,恍若入鸿蒙:玄岩的古老颜色,让人仿佛进入鸿蒙未开的世界。 2. 一径攀跻尽,诸天杳霭中:沿着一条小路向上攀登,直到尽头,周围都是一片模糊的景象,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空间。 3. 云归山殿冷,月出水帘空:云雾缭绕着山殿显得更加冷清,月光洒在水帘上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秋日登平远台 - 注释: 描述了作者在秋季攀登到平远台的情景。 - 赏析: 通过使用“秋日”和“登”字,诗人传达了秋天的氛围以及登山的愉悦心情。 2. 兰若最高处 - 注释: 指的是一个高高的山丘或山峰,这里代指平远台。 - 赏析: 表达了对登临高处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美景的欣赏。 3. 客来开夕窗 - 注释: 当有客人来访时
【赏析】 此诗托咏竹,赞其高洁品格。全诗四句,每两句为一句,共分两组。第一组“托根临泮水”五字,写竹子从水中生长出来。“托”是依附之意;“根”指竹的根部;“泮水”指泮池(古代学宫旁的水池);“临”指长在或靠近;“林丘”,指竹林。第二组“终异在林丘”七字,写竹子不同于其他植物,它虽生在林中和丘陵之中,但却与众不同。这两句以“托根”对“异处”;以“林丘”对“异处”。第三组“色映疏帘雨”七字
寄菊圃都护 相识成何事,相思总是愁。 文章空潦倒,岁月自淹留。 剑洗清潭晓,琴抽野菊秋。 皇舆开九域,白发好封侯。 注释 1. 寄菊圃都护:这首诗可能是寄给某位姓菊圃的都护的作品。 2. 相识:与此人初次相见。 3. 成何事: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指两人的关系)。 4. 相思总是愁:因为想念而常常感到忧愁。 5. 文章:这里可能指文学或诗歌等才学。 6. 潦倒:没有成就,不得志。 7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描写了作者在秋日里游赏末山寺的情景。诗人先写自己游览的经过,接着写了自己在山中所见所感,最后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富有韵味。 译文: 野寺聚集着秋天的景色,古门半掩着古苔。偶而寻访一条青草小径,远远看到白云飘来。山上叶子随风飘落,台阶上花儿寒冷开放。幽期是重阳节,就在此处畅饮美酒。 赏析: 首联“野寺聚秋色,门闲掩古苔”,点出题意
荷亭夜坐分得山字 池塘边的亭子在炎炎夏日中显得格外清爽,我在这里吟咏欣赏,夜晚来临了还不想离去。 秋气月中早,晚心池上闲 秋天的凉意在月光下早早降临,我在池边悠闲地坐着享受着清冷的时光。 危襟涵玉雪,幽梦即云山 我敞开胸怀仿佛能包容下如玉般洁白的雪花,我的梦中仿佛是飘浮在云端上的山脉。 明日清泠顶,岩扉共一攀 明天清晨我会再次踏上清凉的山顶,和你们一起攀登这高耸入云的山峰。 赏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少府朝天日,云霄一凤毛。 - 注释: 少府是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此处可能是对某个人的尊称。朝天日,意指高升或赴任朝廷。云霄一凤毛,形容其才华出众,如同云端的凤凰羽毛,光彩夺目。 - 译文: 少府高升,犹如云端的凤凰展翅翱翔。 - 赏析: 此句通过夸张手法,赞美了某人的高远抱负和卓越的才能。 2. 已随冠冕入,暂辍簿书劳。 - 注释: 冠冕指的是官员的官帽和礼服。辍
春日宴林氏园亭 故人邀客处,别墅带林塘。 身外名堪避,樽前迹暂忘。 鸟飞潭树暖,花落野泉香。 乘兴留题去,西崦挂夕阳。 译文: 在春天里,邀请客人到我林氏的园林中聚会。 这里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别墅,周围环绕着绿色的树林和池塘。 名利可以暂时抛开,只享受这美好的时光,忘却世俗的烦恼。 鸟儿飞翔,给湖边的树增添了温暖的气息;花儿落下,给野外的小溪带来了芳香。 尽情地游玩之后,留下了我的诗篇
送武平令入觐 作牧留遗爱,分携惜别情。 双凫将舄去,一鹤与琴清。 积水浮征棹,苍山绕禁城。 悬知书上考,行见被恩荣。 【注释】 作:担任,此处意为担任、治理。 牧:指地方长官,县尉的别称,这里是指武平令。 留:指留下、遗留。 遗爱:留下美好的名声。 分袂:离别时手拉着手。 双凫:指两只野鸭。 凫:《尔雅》中说:“凫,鹜也。”《汉书音义》:“凫鸭也,大者曰鹜”。 将:携带。 舄(xì):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