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光
【注释】 小架层楼敞两扉,南薰无日不吹衣。 楼阁低矮,两扇窗户敞开着,南风吹来,时时撩起衣裳。 北窗高枕今陶令,不似他年梦里归。 坐在高高卧榻上,如今是陶渊明,不再像过去那样梦见归去。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隐逸的诗。首联写隐者的居处。“小架层楼敞两扉”,说这栋楼小而简陋,只有两扇门;但“敞”字又写出了楼中幽雅的环境,使人产生一种闲适的感觉。“南薰无日不吹衣”,“薰”即“风”。“南风”指暖和的风
题聚远楼 试问桐阳取远楼,浮云身计几宜休。 主人争恐青山笑,解组归来未白头。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林光所作《题聚远楼》,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名利的深深思考和独到见解。诗中“浮云身计几宜休”描绘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主人争恐青山笑”体现了世俗的纷扰和无奈,而“解组归来未白头”则流露出归隐山林的决心。全诗以淡笔勾勒出人生的大境界,引人深思
注释:函谷关西边,天门山的西面,距离黄河不远。我闲愁无端,就像那未封的一丸丹药一样。清明时节,风尘会洗清天地间的尘埃,我依然对春天的花花草草充满兴趣,但年纪大了,却难以找到那些曾经喜欢的花朵。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河西务阻风适王冬官以和赵秋曹杂诗见示后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以及岁月流逝带来的感慨。诗中“闲愁关系正无端”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闲愁
注释:飞步相将到玉阶,人间尘土未沾鞋。篙师莫与风师敌,敛棹篷窗供佛斋。 释义:我们迅速到达了皇宫的台阶,人间的尘土还没有沾染上我们的鞋子。不要和舵手(风)竞争,收起帆篷,在佛堂里供奉。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王冬官处得到的和赵秋曹杂诗后,创作的纪怀九首中的第一首诗。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行程,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和对佛学的喜爱。同时,也展现了诗人高洁的品质和超脱的精神风貌
注释: 午夜时分,我高声呼号,希望直通天明,但梦魂却因惊扰而不得安宁,始终不能清静。 眼前全是尘土飞扬的河西务,又因为风大水急阻碍了我的船只,让我一天都不能前行。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河西务遇到阻风的情况时所作,表达了他对于旅途的艰难和生活的无奈。首句“午夜呼号直彻明”,描绘了诗人在午夜时分呼号的场景,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长途旅行的辛劳和疲惫。接着,“梦魂惊挠不曾清”一句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考生“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注释”等,然后根据这些要求进行具体分析。解答此题时,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抓住重要语句进行分析。注意不要遗漏要点,也不要答得过于简略或赘余。“偶题”是作者的自题诗,“拱戟”(古代的一种兵器)都忘两手间,意思是说“我”把武器收起来了,“平生定力久知难”意思是说“我”一生的功夫
【注释】生刍:未燃烧的草,用以祭祀。墓前:指墓地。昆陵:山名,在今安徽宣城东南。 【赏析】这是一首悼亡之作。诗的前四句写妻子去世后的情景;末两句写对妻子怀念之情。全诗构思巧妙,语言清秀自然,情真意切,是悼亡诗中难得的佳作。 首联“谁置生刍到墓前”,写妻子死后,家人将祭品送到墓地。“生刍”指尚未完全焚烧的草料,“墓前”则说明是在妻子墓地附近。这一句表达了家人对妻子的哀思和对死者的尊重。
这首诗是一首赠诗,通过描绘陈刚举人的才华和经历,表达了诗人对他的赞赏和鼓励。 注释: - 难将秃笔订行藏:难以用笔墨来定下自己的行踪和命运。 - 二十馀年鬓各霜:指陈刚在二十年间头发都花白了。 - 光范三书休更问:光范指的是东汉末年名臣陈寔(字仲弓)。“三书”是指陈仲弓给曹操的三封书信。休更问即不必再问。 - 毗陵春酒劝君尝:毗陵即现在的江苏常州市。毗陵春酒指常州市出产的美酒
【注】萧佥宪:即萧燧,字元肃,北宋诗人,官至中书舍人。便面:指便签,一种便于携带的小纸片。 舒卷都归掌握中,行藏无意任遭逢。 诗句释义:无论世事如何变化,我都能掌握其中的变化,我的处世态度是淡然的,不刻意去追求什么。 【注】行藏:行事和出处,即做人做事的态度。 斯民憔悴如烦热,消得先生几扇风。 诗句释义:老百姓们疲惫不堪,就像身处炎热之中,而您能给他们带来清凉,让他们感到舒适。 【注】憔悴
【注释】 ①梅:梅花。②清艳:指梅花的清香和艳丽。③白首:指年老,这里暗指陈刚举人。④谙:熟悉,了解。⑤须尝:必须尝尝、尝试。⑥“山林城市”:意即山野与市井。⑦赏析:本诗是一首赠别之作,诗人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自己虽身处官场,但决不趋炎附势,仍保持着自己的节操;即使年事已高,也要到各地去游历,见识世事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