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光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概括主要内容及表达的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基本情 感,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答。 过龙川(其一) 何处逢人话小苏,黄茅冈绕一城孤。 间关回首闽南路,今日扁舟得顺途。 注释: ①“小苏”即苏轼,宋代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 ②“黄茅冈”在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南,为福州城南的山名。③“闽路”指从闽北通往南方的道路。④“间关”指曲折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理解诗句的意思。再结合注释,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和手法特点。 本诗首句“定山金榜旧同袍”是说诗人与庄定山在科举考试时同榜中举,所以称他们是“旧同袍”。颔联“邂逅洪城识俊豪”是指诗人与庄定山在洪州相遇相识,并相互赏识为俊杰之才。颈联“莫道卑官无眼孔
【译文】 我仔细地检查了诸生们的试卷, 他们的分数高低悬殊,眼睛逐渐模糊。 程师吟咏风月如同程伯子, 不知道为何要学习陈抟? 【注释】 1. 诸生:指考生,这里泛指参加考试的学子。 2. 铢铢两两:形容极其精细,每一点都看得很清楚。 3. 眼渐昏来意渐迷:意思是由于过度劳累,眼睛逐渐模糊了。 4. 弄月吟风:形容吟咏风月,如在月光下吟诵。 5. 程伯子:程颢(1032年-1085年),字伯淳
【注释】:舟张泾汇示诸生:舟子在泾水汇合处,把船停靠下来告诉学生们。苍田:苍翠的稻田。红树:指枫树。霜天:深秋天气。独立船头:独自站在船的船头。渺然:遥远的样子。诸子:指在座的学生。云水性:像云一样浮动、变幻无常。试留双眼:试着睁大眼睛看看。晴川:晴朗的原野。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在泾县(今属安徽省)与学生相聚时写的,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和对学生的关爱之心。首句写秋景
注释:木犀(桂花)的香气在低矮处,整天坐在花边几乎要迷失。哪里传来划船歌声,缓缓地寻找幽静的草丛到前溪去。 赏析:诗人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写了秋天的景象。首句“木犀香亚几枝低”中的“亚”字有“靠近、接近”之意,写出了桂花树枝离地面很近,仿佛就在身边。次句“尽日花边坐欲迷”中的“尽日”表明了作者在花边度过了一整天,而这种状态让人感到迷糊。最后两句“何处棹歌声转急
注释:我坐着进入了深夜,月亮已经低垂,天灵星的一点光芒照亮了群迷。谁人不奈秋光好,时常有歌声送到北河边。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坐在窗前,看着窗外明亮的月光,感叹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周围的环境是如此的不同。他感到孤独、寂寞,同时也有一种莫名的快乐和满足。他看到了天灵星的一点点光芒,照亮了他的周围,让他感到温暖和安慰。他听到了远处传来的歌声,那是别人的快乐和满足,也是他的快乐和满足
【注释】 ①阃(kǔn)侯:指阃州(今湖南常德)。唐时称节度使为阃州。②兵卒:这里指的是军队的士兵。③刺史:指潮州刺史。④渔丁:指潮州渔民。⑤孟子:指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孟轲。⑥滩声:指江流的激荡声。⑦恶溪:指湍急的河流。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公元807年(唐宪宗元和十二年)被贬到潮州任刺史时的所作。诗中反映了当时诗人在潮州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忠贞不渝以及与百姓休戚相关的情怀。
诗句原文: 杨风白浪使人愁,两日归舟不自由。 白鹤峰前悭一顾,却疑苏子暗相流。 译文: 狂风巨浪让人感到忧愁,两天后回家的船却不自由。 白鹤峰前我匆匆一瞥,却仿佛看到了苏轼隐晦的身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惠州遇到大风大浪时的心境。首句“杨风白浪使人愁”直接点明了风浪给人带来的不安和忧郁;“两日归舟不自由”则反映了作者对归途无法自主的无奈心情。第二句中,“白鹤峰前悭一顾”
【注释】 过程乡:地名。在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 蓬底:指船上的篷布下面。 持篙:拿着船桨。 急滩:险滩。 忙:忙碌。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期间写的,诗中描绘了一个清晨,渔翁正忙着在溪流中划船的情景。整首诗语言朴素,意境优美,富有生活气息。 诗的第一句“溪流曲曲入程乡”,写诗人早晨醒来,看到溪流曲折地流向远方的程乡。这里的“程乡”应该是诗人居住的地方,也可能是他心中的向往之地。
【注释】 寒雨:细密的春雨。 节近时:节气将至之时。节,节气。 绿草贪生偏自得:指春草贪恋生机勃勃、生命力旺盛而不顾自身凋零之苦。 只愁红紫损花枝:担心红紫的花朵和草木被春雨淋坏。 【赏析】 《寒雨》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作品。此诗写诗人春暮时在京城所见所感。首句“斜斜细雨北风吹”,描绘了一幅阴霾天气的画面;第二句“正值春分节近时”,写出了诗人所处的时间和气候环境:春天将尽。第三句“绿草贪生偏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