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光
新妇潭边, 新妇背潭立, 潭深不肯看。 还嫌潭内水, 风起亦生澜。 注释译文赏析如下: - 注释: 1. 新妇:指新娘。 2. 潭:指新妇站立的湖或水潭。 3. 亭亭:形容女子身姿优美、端庄。 4. 记年:记念年岁。 5. 知他:知道它。 6. 送尽:送走。 7. 几人船:几艘船。 - 译文:新娘站在水潭边,身姿优雅而美丽,仿佛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我知道她不愿意看到外面的水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句内容、情感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时,先读懂诗的内容,理解每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结合注解进行赏析。“薄雾挟山光,推篷杯在手”,写诗人乘舟鄱阳湖上,欣赏着薄雾中的山光,推篷而饮。“湖风忽南来,空翠落杯酒”,写船随风飘荡,忽然间湖风吹来了,湖面泛起一片片碧绿的波纹,好像那山间空灵的青翠被飘洒下来,落在了酒杯里。这两句写景如画,生动传神。 【答案】 译文:鄱阳湖上
【注释】: 鄱阳舟中对匡庐小酌四首:指诗人于鄱阳湖乘船时,在匡庐山附近饮酒作诗的情景。 嚼碎匡庐峰:形容酒力大,仿佛要把整个山峰嚼碎。 湖波添砚水:指船行时湖水溅起的浪花像砚台上的水一样。 尽日舞蛟龙:整夜都像蛟龙在水中翻腾跳跃。形容船行速度之快。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鄱阳湖乘船时所作,描绘了一幅船行如飞、景色壮阔的画面。 开头两句“船头一杯酒,嚼碎匡庐峰
【注释】 鄱阳:指江西省,古称饶州,今属江西。匡庐: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有庐山、东林山、汉天池三座山峰连缀而成,因周武王时名匡国而得名。这里指庐山。小酌:饮酒。四首:四首诗。层崖:参差不齐的山崖。颓然:悠然自得的样子。长薄:形容云雾缭绕。佳气:美丽的气息。颓然一挥杯,拂面风细细:悠然自得地挥动酒杯,微风吹过脸面的感觉。 【译文】 鄱阳湖上舟中对庐山小酌,山峦重叠如同削去的苍白玉壁
舟中望富阳 晚山新一雨,绿水漾秋霞。 孤鹤来何处,低飞傍钓槎。 注释 舟中望富阳:在舟中眺望富阳。 晚山新一雨,绿水漾秋霞:傍晚的山峰上刚刚下过一场雨,碧绿的水波荡漾着秋天的晚霞。 孤鹤来何处,低飞傍钓槎:孤零零的一只鹤来到什么地方?低飞着靠近了打鱼的船。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以舟中人的视角描绘了一幅富有生活气息、充满诗意的画面。 首句“晚山新一雨”,点出时间,傍晚,山上刚刚下过一场雨
手把芙蓉花,笑坐西华寺。 香风吹白莲,十年今一至。 注释与赏析: 1. 诗句释义: - “手把芙蓉花”:用“手”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轻松愉快的态度,而“芙蓉花”则象征着清纯和美好。 - “笑坐西华寺”:这里的“笑”字传达出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自在,而“坐”字则是静态的描写,展现了一种静态的美。 - “香风吹白莲”:描述了微风中飘散的花香以及白莲的纯净,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2. 整体赏析:
细雨池亭晚,凭栏水镜宽。 西风传信息,一舸独冲寒。 赏析: 《细雨池亭晚,凭栏水镜宽。西风传信息,一舸独冲寒。》是明代诗人林光所作,描绘了作者在细雨中凭栏而立的场景,以及西风传递信息和独自乘船冲寒的情景,充满了浓郁的江南水乡气息和深深的思乡之情。 诗的首两联“细雨池亭晚,凭栏水镜宽。”,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诗人所处的环境刻画得栩栩如生。池亭中的雨水细密而绵长,诗人站在栏杆旁
这首诗是诗人在鄱阳湖上的一次舟中小酌,写的是他对匡庐山的向往。首句“返照在湖波”,写日落时分,夕阳的余晖映照在湖面上,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次句“冉冉见山影”,描绘了日落时分,远处的山影渐渐显现出来的景象。三句“安得挟天风”,表达了诗人对乘风而上,直接到达山顶的愿望。尾句“飞上山顶𩕳”,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想要飞上山顶的愿望。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自由的渴望
【注释】 扰扰:纷乱。 复:又。 过:飞过去。 京华:指京城,即洛阳。 赏析: “扰扰复扰扰”一句,诗人以简洁之语,描绘出世间的纷繁与混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烦乱与不安。 “浮尘飞不了”一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世间的纷乱之象。诗人以“浮尘”为喻,形象地描述了世间的纷扰与混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切的无奈与困惑。 “回首望京华,云边过一鸟”一句,诗人以回首的姿态,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事的感慨之情
石门西华寺三首 滚滚复滚滚,百年如一瞬。 秋色入西华,笑嚼新烧笋。 注释:滚滚滚滚,指黄河水势汹涌澎湃。百年如一瞬,形容时间过得快,人生短暂。秋色入西华,形容秋天的景象美丽。笑嚼新烧笋,形容品尝新鲜的竹笋时的心情愉快。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黄河的壮丽景象和秋天的丰收美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通过对黄河的描述,诗人展现了其壮阔的气势,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