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光
【注释】顺风:顺着风向。不,不展开。开帆:张开船帆,使船前进。牵:牵引、拖累。远浪:指逆风行驶时被风力吹起的波浪。瞭然:清楚明白。丧:丧失、失落。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顺风行舟时写的,表现了他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诗中通过“顺风不开帆”和“临事忽然丧”两个对比,生动地说明了自己处事的态度
【注释】 1. 林待用宪长:即林待用,字宪长,福建莆田人。唐僖宗中和二年(公元882年)进士及第,历官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尚书右丞等职,后被贬为端王傅,卒于崖州(今属海南)。 2. 诗杯:指酒杯。 3. 离情:离别时的愁怀。 4. 鉴赏:对诗句内容或意境的分析评论。 【赏析】 这是一首写中秋之夜的送别之作。“采采青荷盘,吸此中秋露。”首句写景,诗人在月光下,看到荷叶晶莹剔透,像碧玉盘一般
寄林待用宪长三首 池水涵清风,鱼儿散还聚。安得意中人,边池纵幽别 注释: - 池水蕴含着清凉的风,鱼儿在水面上自由地游动,时而聚合,时而散开。 - 我在这里找到了我心中的人,虽然我们相隔很远,但我的心依然沉浸在这片宁静的池塘之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池塘边欣赏风景,思考人生的情境。首句“微风动池波”描绘出一幅宁静的池塘景象,而“鱼儿散还聚”则表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生命的活力
注释: 岸帻虚亭晚,林风一洒然。 微酡诗懒赋,寂寞对湖天。 岸帻,形容人因风凉而微微卷起头发的样子; 虚亭晚,指在傍晚时分的空亭中; 林风一洒然,林中的风轻轻地吹来使人感到清爽; 微酡,微醉的意思; 诗懒赋,写诗时因醉酒而懒得去作诗; 寂寞对湖天,对着湖面和天空,感到孤单寂寞。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观湖亭次定山韵之作。首句“岸帻虚亭晚”,点明时间、地点及天气,营造一种宁静的意境
【注释】 ①石门西华寺:在长安城南,即唐长安城西南的兴善寺。 ③“入寺”三句:写自己到兴善寺时的情景。不逢僧,一犬吠深竹,指诗人到了寺院后发现没有人接待,只有一只狗在深竹林中狂吠。 【赏析】 此诗为作者初到长安,游览石门西华寺时写的。首句写远望所见,次句描写进寺后所看到的景象;第三句点明没有遇到僧人,第四句是写听到的声音,最后一句写出了作者的感受,全诗语言简炼、朴素
注释: 1. 水月来相照,双眸老更清。 - 水月:指月亮映在水里的景象。 - 相照:相互照耀。 - 双眸:即双眼,指眼睛。 - 老:年龄增长。 - 更:更加。 2. 人间无限事,吾且坐吾亭。 - 人间:指人世间。 - 无限事:无穷无尽的事情。 - 吾:我。 - 且:暂且。 - 坐:停留。 3. 此诗是诗人对亭子旁的水和月亮进行观察后所创作的。 赏析:
细雨池亭晚,凭栏水镜宽。 西风传信息,一舸独冲寒。 这首诗的作者林光,是明代的一位文人。他通过描绘细腻的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艺术追求
第一首。 烟雾缭绕的湖面,几处渔家点缀其间, 两岸夹着稀疏的树木,一片清幽景色。 扁舟中三五好友欢聚一堂,坐在秋天暮晚里。 第二首。 湖光山色相映成趣,烟波浩渺令人陶醉, 渔家点点炊烟袅袅升起,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湖畔绿树丛生,倒影入水波纹荡漾, 渔船点点,宛如一幅生动的水墨画卷。 第三首。 湖边小舟三五人欢聚一堂, 秋日落霞映照湖面,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友人共赏湖光山色,饮酒作诗乐陶陶。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初更时分,县城的鼓声催促着人们休息,倒履迎接仙人的到来。细雨中红烛熄灭,连床共语,白沙为伴。 注释:次韵姜仁夫秋官过访平湖四首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一首诗,全诗四首,分别描绘了作者在与朋友聚会时的所见所感。每句诗句下都有相应的翻译、注释和赏析
【注释】 静观亭次定山韵三首:定山,在今江西德兴县东北。 地僻人来少,春回花自深:偏僻的山野,很少有游客,春天来了,花儿开放得很深,这里指山花。 风光拈不尽,一物一天心:风光(自然景色)是无穷无尽的,而“一物”即指“定山”,它随时间而变化,所以说“一物一天心”。 赏析: 这首诗以景结情、借景言志。前两句写山之僻和春之来;后两句写对“定山”的感情。全诗意境高远,语言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