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光
【译文】 样子方愁背鲁儒,更从何地觅真模。 毛居忽警徽州句,行李如催范蠡湖。 吾道本来兼礼用,异端终是入虚无。 脚头到处皆堪乐,旋把罗浮视岘都。 【注释】 1. 样子方愁:形容人有学问但不知如何应用,所以感到忧愁。 2. 何地:指什么地方能学到真正的学问。 3. 茅居:指隐居的简陋住所。 4. 徽州:作者的朋友,名字不详。 5. 范蠡: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商人,曾辅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
五朵谒宪王墓 名香赍入万山层,西汉何因羡霸陵。 注释:携带着香气进入万山层峦,西汉时期为何羡慕汉景帝的霸陵? 译文:带着芳香进入层层叠叠的山脉,为什么西汉时人们会羡慕汉景帝的霸陵呢? 赏析:《名香》二句,点明“五朵谒宪王墓”,即以名香相托进献于宪宗之墓。名香,是贵重之物,这里指汉武帝祭文帝的玉杯和文帝祭景帝的金碗。“汉代”两句,从历史的角度来写“名香”。汉初封文帝为孝文皇帝,称霸陵
【注释】彭城,古地名,今属江苏。彭城县有彭祖祠,相传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游乐之地,故址在徐州市南郊云龙山上。 【赏析】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贬居黄州期间。诗人由彭城一带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而想到古代的英雄豪杰,抒发了怀古之情。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意境雄浑壮阔。 首联“山入彭城势颇崇”句,点明题旨。作者从眼前的自然景观着笔,写山势之巍峨,以见其地势之高峻。“势颇崇”,即气势颇大
诗句如下: 1. 疲乏篙师最感君:描绘了船夫们在劳作时的疲惫状态,表达了对船夫辛勤工作的感激之情。 2. 丁夫助拽夜行勤:描述了夜晚在江上行驶时,丁夫们互相帮助的情景,展现了一种勤劳和互助的精神。 3. 赛神拟醉清源酒:这里的“赛神”可能指的是为了某种目的或信仰而进行的祭祀活动,而“醉清源酒”则暗示了在这样的活动中所饮用的美酒。 4. 打号争穿渡口云:描述了船只在渡口的忙碌景象
贞则卷为林思绍太守母题丈夫去世妻子悲痛(未忘),秋风中血泪洒湿衣裳。 舞龙掩面像铁石心肠,雏凤冲天已满头霜。 夜照壁灯风采犹在,恩泽如雨墓草燕泥香。 好男儿回归报答母亲养育之恩,杜鹃何必哀怨夕阳。 注释: 1. 贞则卷为林思绍太守母题:指以《贞则卷》为林思绍太守的母亲写的文章或诗词。 2. 夫死孤遗亦未忘:丈夫去世后,妻子虽然感到孤独和悲伤,但也没有忘记丈夫。 3. 西风血泪几沾裳
【赏析】 此诗为酬和之作。朱公盛席留款至夜三鼓礼意不倦,可见两人友谊之深厚。何徽州二郡守也作诗以答。“偶价”、“春风”句,写主人热情款待。“华筵”、“杂剧”两句,写宴会场面。“霄汉”“盐车”二句,借喻自己仕途的艰难。最后二句,以红烛剪夜分比喻宴罢后仍留宿。全诗语言流畅,对仗工整,是酬和诗中的佳作。 王世贞评曰:“余与朱公同年,又为中贵故厚相酬
彭城舟中长沙李德举太守出沈仲律宪副所赠诗索和次韵奉答 倾倒宁须礼数崇,双眸借阅几英雄。 绨袍入楚曾知沈,云水联舟又识公。 春色共催山到手,心齐期见月悬空。 南风故助赓歌兴,记取彭城一笑中。 注释: 1. 倾倒宁须礼数崇:表达一种不拘小节,洒脱自在的态度。 2. 双眸借阅几英雄:形容诗人的眼睛仿佛能看透英雄豪杰的内心世界。 3. 绨袍入楚曾知沈
【注释】 长笑江都老一儒:江都,即扬州。一儒,指王勃年少时曾作《檄英王鸡》讥刺权臣张易之兄弟。 西京应不乏师模:西京,指长安。师模,指王勃的老师杜审言、令狐楚等。 春风只眼还荆楚,襄汉澄源异鉴湖:春风,指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武则天,因武则天有“则天”之称。荆楚,指湖北一带。襄汉,指湖北地区。澄源,指清澈见底。鉴湖,指浙江绍兴鉴湖。此句意思是说,春风像明眸一样照耀着荆楚之地和襄汉流域
本诗是明代诗人林光的作品,题目为“将出京留别诸明公次屠亚卿元勋先生见赠韵三首”。下面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并附上必要的注释和赏析: - 诗句1:官左宁须怨业儒,乘田委吏是师模。 - 注释:在官府中需要有学问的人来担任官职,而那些从事田间工作的人也是值得尊敬的老师。 - 赏析:表达了作者对于官员和农夫的尊重,认为无论是从事何种职业,都有其价值和尊严。 - 诗句2:心驰天柱春回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友情的珍视。 让我们来解读一下这首诗的内容。“逆旅何缘遇两君,春风画舫谢殷勤。”这是第一句,诗人在表达他与两位郡守的相遇是多么偶然,他们在一起饮酒赏春,彼此之间充满了热情和感激之情。这里的“逆旅”是指诗人自己,他在这个旅途中的客栈里遇到了这两位郡守。而“春风画舫”则是指他们一起乘坐的花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