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光
【注释】 九峰十景 其八:指代诗人所游历过的“九峰十景”中的第八处,即“关门”。 关门松屏:关门山有松林屏障。 锁关:把门关上,比喻限制或约束。 森松:茂密的松树林。 嵷(lóng):同“隆”,高耸。 不纳:不接受,不接纳。 寻源人:寻找水源的人,这里指隐士、隐者。真汞:道家炼丹术中指金属汞,这里指真正的道学思想。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历九峰十景中的一景,即关门山的松林屏障
【注释】 乌头:即乌头白附子。竹坞:竹林中的小窝。 【赏析】 《九峰十景》是南宋诗人陆游的组诗作品,共十首。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中隐居时的生活情趣,表现了他超然物外的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全诗意境高远,语言简练,充满了浓厚的田园气息。 乌头疗白头,种药堪自足。 乌头是一种可以治疗白发的药物,种上这种药就能满足自己的需求。 日长陟高坞,心洗千挺玉。 阳光明媚的时候,我登上高山
【注释】鸡笼:山名。奇峰:奇特的山峰。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嵩山九峰中第一胜景“鸡笼”山峰的景色和特点,表现了作者对嵩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译文:嵩山山脉延绵起伏,鸡笼峰突兀挺立,不是烟霞缭绕心间,怎么能像它那样秀美
注释: 1. 发扬州:出发到扬州。扬州,古代地名,今江苏省扬州市。 2. 雨馀春草深:雨后春草长得很深。 3. 日照溪波绿:阳光照在溪水中,水面泛着绿光。 4. 和风扇蒲帆:用扇子驱风使船的篷下风平浪静,帆也鼓起来了。 5. 缓酌樽中绿:慢慢喝杯中的绿色饮料。 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春日出行时的心情和景色。诗人乘坐小船出发,经过雨后的春草,再经过阳光下的溪水,最后抵达目的地扬州
【注释】 九峰:指九座山峰。 十景:指焦山的十处名胜。 抱阳:指九峰山。 顾恋:思念。 子母:比喻亲密无间。 无言妙:意即不言之中有妙理。 更问:再询问。 山中叟:山中的隐者。 赏析: 这首诗是写焦山的夜雨,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来描绘这一自然景观,将夜雨中的焦山比作一个“子母”,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与山中隐者的问答,进一步展现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领悟
《立冬后赏菊十首·其三》是明朝诗人林光的作品。下面将逐一解读诗句: - 看到忘言处: 1. “看到”暗示了诗人在观赏菊花时的情景,他的目光仿佛穿越了言语的界限,直接与花朵相连接。 2. “忘言处”表达了一种超脱言语的境界,诗人在这里超越了言语的束缚,直接体验菊花的美丽和芬芳。 3. 整句诗展现了一种静谧而深邃的审美体验,诗人通过“忘言处”这一意象,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领悟。 - 浑疑我是花
【注释】 西来的:指从西边来的。钟君:钟子期,春秋时期楚国隐士,善于弹琴。至喜:极为喜悦。黄牛庙:即“黄牛祠”,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夷陵:今湖北宜昌市东。列宿:众星。感通妙:天象感应的玄妙道理。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钟子期写的四首绝句中第三首。此诗写景抒情兼而有之,表达了诗人对钟子期知音之遇以及其人其文之美的赞美与推崇。 “西来逢至喜,险尽黄牛庙”两句说,从西边(蜀地)来到此地(钟君)
【注释】神泉:指惠泉。大参将:官名,为明代武官之最高品级,正二品;钟君:即钟启元,字子升,明朝人,有《神泉》诗。中冷:地名,在今江西宜春县西。一歃(sà):古时饮酒用口含酒爵,以舌舔吮,谓之“歃”。过:超过。贤藩佐:贤能的辅佐大臣。发地藏:《后汉书·王充传》载:“汉明帝夜梦见金甲神人持五色云盖,乘九色神龙,驾以白麟,从九光星坠下,帝以问群臣,傅毅对曰:‘此天瑞也,非人所能及。’”地藏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赏析时,首先要指出诗句中的关键字词,然后结合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来分析。 【答案】 译文:仪真获得亡友袁健夫所借的拙稿六册,我悲从中来。丧妻舟在何处? 残篇马上来,别驾劳仆御。 注释:“仪真获亡友袁健夫所借拙稿六册”,仪真:地名。亡友:死者的友人。亡妻:妻子已死。“丧舟”指丧妻之舟。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仪真得到友人袁健夫所赠的拙劣诗稿,十分感慨
注释如下: - 九峰十景 其十 双涧观泉 译文: 活活的夹在两山之间,悠悠的双眼看着。想要了解流水是否无穷尽,还需要找到泉水源头的地方。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山水景观的诗。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山涧泉水的流动和源泉的神秘之处。首句“活活夹山来”,形象地描绘了夹在两座山之间的泉水,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次句“悠悠双眼觑”,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泉水比作人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