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光
【注释】 ①和:酬答。 ②宏治:明孝宗的年号,即弘治。 ③儒官:指读书人。 ④均陶:均匀陶冶。 ⑤圆转:这里指自然的变化。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朋友的五言绝句。诗中抒发了作者在任期间,对政治生活的感受及思想感情。 “百年今已半,宏治适时雍。”诗人以感慨之笔,写时值国家太平盛世、社会安定繁荣,自己有幸任职朝廷,实为难得之机遇,因而感慨万分,心情十分激动。“岂厌儒官小”,意思是说
寄寄亭前物,来观寄寄身。 草花应自得,云水任吾真。 白月能留照,深杯别有春。 乾坤俱旅寓,何处是天根。 诗句注释: - 寄寄亭前物:指寄寄亭周围的景物。 - 来观寄寄身:来到寄寄亭观赏寄托身心之处。 - 草花应自得:花草应该自然生长,无需人为干预。 - 云水任吾真:云彩飘渺,水流无拘,我行我素,追求真正的自我。 - 白月能留照:洁白的月光能照亮万物。 - 深杯别有春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本题要求“先输出诗句”,然后“再输出译文”,最后附上赏析,这是考查诗歌的翻译和赏析能力。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准确、全面地把握诗歌的大意,根据题干中的提示,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诗意,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马驮秋月:月亮照耀在马驮山的峰顶,山上的树木沐浴着月光,显得格外清晰。马驮
闽使来聘 【注释】:平生:指诗人自己。非衡鉴:不象镜子那样明察。遥枉(wǎng wú)诸候,诸侯,指远方的使者。走币书:指书信往来。两浙:指浙江一带。官舟:指从福建来的使者。八闽:指福建一带。风物:指当地的自然风光和风物特产,这里代指当地的风景。白月:指月亮,这里用来形容清澈的潭水。捞潭底:指在清澈的潭底捕鱼。遗珠:指未被发现的珍珠,这里比喻珍稀的宝物。信何如:如何?意指是否值得一看
【注释】 百年今已半,更作万年期。——诗人以“百年”比人生,“万年期”比理想。 且了男儿事,宁求举世知。——诗人认为人应完成大丈夫的责任,而不应为世人所知。 秋林初返照,篱菊正开时。——诗人以“秋”来比喻自己的处境,以篱菊来象征自己的人格。 满引杯中酒,还吟自庆诗。——诗人借酒浇愁,抒发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苦闷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所作(一作于唐宣宗大中七年)
以下是对《神泉为大参将钟君题四首·其二》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以及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最后是对该诗的赏析。 诗句释义及翻译 1. 泥沙埋自昔:泥沙自古以来就埋藏着,这里的“泥沙”可能指的是一种自然景观或者历史遗迹。 2. 嘉号得今传:美好的名声得以延续至今。 3. 未试真风韵:尚未尝试展现真正的才华或气质。 4. 那知启自天:竟然不知道这种才能是上天赐予的。 5. 舟中无事:在船上闲来无事。
【注释】 狮崖:山崖像狮子一样,故称。霁雪:雨后天晴,雪消天明。 【赏析】 《狮崖霁雪》是唐代诗人李嘉佑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蹲踞压巅崖”,描写了狮岩雄姿,突出其高峻陡峭的特点,以动衬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狮岩之险峻。“琼瑶肖天产”,则进一步烘托出其高耸入云、瑰丽奇伟的雄伟气象。 后两句是抒情,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晨风扫寒霾”,描绘出了一幅清晨的壮美画面
【赏析】 这是描写仙潭石洞的诗。九峰十景是唐代著名山水画家钱起所绘《湘灵鼓瑟图》中描绘的十景之一,即:九疑插天翠,巫峡泻月明。孤城双岸出,高树五云生。山木含秋气,沙鸥带晚声。烟波帆不极,渔火夜相惊。 这首诗的大意是:仙潭水深且静,岩石间隐藏着一个深深的空洞。主人外出不归,仙子偷玩玩弄着这个空洞。 【注释】 1. 仙潭:指神话故事中的神女浴日的瑶池。 2. 石洞:指神仙居住的洞穴。 3. 淀
【注释】 子母朝阳:焦山(今江苏镇江市)东南有座焦山,山上的东峰叫东阳峰,西峰叫西山,因两峰相对如母子而得名。 萧瑟:形容风雨声。 杨子江:指长江,因在江苏扬州一带流经杨树而名,又名京口江、扬子江。 翻动,摇荡。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焦山时所作。焦山风景秀丽,诗人登山观景,不禁心旷神怡,欣然挥笔,写下了这首七绝。全诗四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情景相融,浑然一体
【注释】九峰十景:指浙江绍兴的兰亭。象岭:在兰亭西南,因山形如象而得名。晴云:雨后的云。 【赏析】此诗写诗人于兰亭作诗时的感受。首句点明地点与时间,“南来”两句,是写诗人驱六丁,挥毫泼墨,意气风发地创作了一首佳作。末二句则是诗人观览兰亭山水后的感受。“身韬一片云”,形容诗人自己像一朵白云,把整个宇宙都包裹住了(这里用典),也形容诗人自己像一团云,把整个宇宙都包容住了(这里也是用典)